《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七年级上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教学设计
设计者:唐天平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朗读诗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
● 初步了解诗歌的常识,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 理解诗歌的形象所具有的象征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学生通过多种诵读方式,培养朗读诗歌的能力,品味语言。
● 通过讨论、点拔的方式来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 树立理想,并培养为实现理想而不懈奋斗的精神。
二、学习方法导航:
1、 本文可通过课前预习、让学生熟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本文可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能力,品味语言。
3、本文还可通过课外阅读、写作、讨论交流等方式来加深对全诗的理解。
三、聚焦重点难点
1、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2、理解海及无数座山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学具准备:录音机、朗读带。
五、教与学师生互动
(一)导语
诗歌是通过精炼、优美又有节奏的语言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我们要通过朗读来品味语言,用情去读,用心去悟。同时要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从诗歌中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帮助自己成长。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从大山里走出来的诗人根据自己成长的历程写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
(二)整体感知
教师范读,录音范读,点名朗读全诗,学生反复诵读,齐读。
朗读指导:
欣赏诗歌一定要放声朗读,而朗读不仅要正确流利,关键还要有感情,只有投入了自己的感情去读,才能和诗人的思想感情形成共鸣,才能得到美的享受和有益的人生启示。当然感情是否真正投入,关键还是对诗的内容的理解是否深刻。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点名朗读生字词
痴想(chī) 隐秘(yǐn) 铁青(tiě) 凝成(níng) 诱惑(yòu) 喧腾(xuān) 扎下(zhā) 一瞬(shùn)间
2、在反复诵读和讨论中理解课文内容。
(1)“小时候,我常伏在窗口痴想
——山那边是什么呢?
妈妈给我说过: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