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7080字。
走近唐风宋韵
第一期
张晓耕 整编
阅读寄语:读一读别人对唐诗的畅想与感悟,你也能模仿着写一写吗?
幽州台:一张孤独的琴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幽州台是一张孤独的琴。在岁月的风雨中,它等待了一年零八个春秋,等来了一颗孤独而又伟大的灵魂风尘仆仆地向它靠近,俯下身子,与它对晤,将它的琴弦轻抚。
他是谁?他就是诗人陈子昂!
公元前311年,燕国的太子姬平继位,史称燕昭王。此时,战国纷争已渐近尾声,燕国东有强齐,西有三晋,秦楚虽相隔遥远,但也对燕国虎视眈眈。夹缝中求生存的燕国国内又刚刚经历一场内乱,齐国于是乘人之危出兵攻击燕国,燕国大败。劫难中积贫积弱的燕国何去何从?如何迅速富国强兵,外抵强侮,内安黎民?一道难题就这样摆在了燕昭王的面前。
燕昭王作出的第一个选择就是听从郭隗的建议,筑黄金台以招纳天下贤士。于是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等大将名士纷纷投奔燕国,一时间燕国高士荟萃,名将如云。
因为有了燕昭王的礼贤下士,因为有了燕昭王的“吊死问孤,与百姓同甘苦”,仅仅二十八年,燕国便国力猛增。乐毅统率三军,再度与强齐交手,齐军望风披靡,都城临淄沦陷,齐王弃城流亡。
黄金台于是成了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君王礼贤下士的佳话,“士为知己者死”的佳话,君臣风云际会的佳话。
公元697年,一场残酷的战争划下了一个短短的休止符,大唐征讨契丹的先锋部队因武安郡王武攸宜统兵无方,一万多将士喋血黄沙,三军震动。时任行军参谋的陈子昂危难之际,多次上书武攸宜,力陈退兵之策。一腔忠诚,慷慨激昂,换来的先是婉言拒绝,接踵而至的就是被贬为军曹。军曹就只能是掌管军营的文书而已,再也没有参谋的建议权了。
话语权的被剥夺,意味着你就必须三缄其口,意味着你就必须谨记“沉默是金”,意味着你就必须识时务为俊杰知趣而退。
陈子昂第一次感到了孤独如燕北的大漠那样无边无际,他向武攸宜递上了一纸辞职信函,给大唐的征西大帐留下了一个拂衣而去的背影,然后,头也不回,朝着一座高楼——幽州黄金台踽踽地走了过去。
黄金台以它的沧桑接纳了一个孤独的灵魂。落魄诗人的想象沿着它的断壁颓垣向一千年前漫溯,潦倒诗人的眼泪和着檐角锈蚀了的风铃声悄然落下。
一声叹息,诗人恨不生逢在千年前的燕昭王时代,纵有报国之志,又去哪里追寻燕昭王那样的贤君与明主?
一番感慨,诗人悲自己空有乐毅、邹衍那样的国士之才,天下之大,却只落得个沉沦下僚,怀才不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