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三首》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中国现代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徐志摩、闻一多、穆旦的简历及其不同的创作风格。
2.咀嚼诗歌语言,把握三首诗的意象,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能力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的独特意象,进一步品味诗歌的意境。
3.通过三首诗的学习,了解现代诗的特点。
德育目标
1.鼓励学生热爱美丽的自然,珍惜生活中的人情美。
2.培养学生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教学重点
1.感受《再别康桥》内容上的诗意美和人情美,品味其艺术上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2.把握“死水”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3.学习《赞美》体会作者对苦难人民的沉郁情感。
●教学难点
1.感受诗歌中涌动着的激情,把握诗歌主题。
2.理解诗歌中意象的意义和象征的作用。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诵读,了解新诗(包括格律诗)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每行音节相同、隔行押韵,每节押韵、逐节换韵或一韵到底,排列齐整,琅琅上口等特点。
2.问答欣赏法。如对《再别康桥》中对康桥美景的赏析和对《我爱这土地》中意象的解读。
3.探究式学习法。如对《再别康桥》情感和主题的探究。
●教具准备
录像(画面为蓝天浮云、岸边垂柳、水中小草、潺潺小溪,音乐为轻柔的欧洲田园风情的曲子);多媒体投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再别康桥》,侧重欣赏鲜明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探讨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2.学习《死水》,理解“死水”的象征意义以及作者的反讽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五四”新文化运动揭开了中国文学史的新篇章。新思想新观念的出现,必然呼唤着表达形式的革新,于是新诗应运而生了。此时的中国诗人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用新的诗歌样式抒写心中的灵性并产生了众多的诗歌流派。活跃于20年代中后期诗坛的新月诗派便是其中之一。这里有以诗歌以生命献身祖国的爱国主义诗人闻一多,也有以诗歌奉献于个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