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一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7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9/10/3 23:40:43
  • 资源来源: 会员改编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4070字。《别了,不列颠尼亚》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短新闻的写作方法,能独立写作短新闻。2、德育目标:第一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第二篇,勿忘历史,勿忘德国法西斯主义的暴行,不要让历史重演。
  教学重点:掌握新闻的特征,能区分新闻事实与背景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走上讲台,自然从容地用目光将教室扫视一遍)上课,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坐下。)同学们,请打开课本,翻到xx页,今天我们学习新闻两篇。(板书题目:别了,不列颠尼亚)同学们,在我国广东省珠江口,有一个号称“东方之珠”的美丽岛屿,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回答:香港)对。香港,清香的海港。多么富有诗意的名字。有谁知道为什么叫香港吗?大概与很早以前在岛上制造檀香和香烛所散发出的香气有关。还有的说,香港海面盛产珍珠。总之,这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早在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已经在香港居住。但是,1841年1月26日,英国殖民者侵占了我们美丽的香港,蹂躏着我们的骨肉同胞。之后,腐败透顶的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几个不平等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殖民者从此开始了156年的统治。1984年, 中英签署关於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七月一日,是神圣而庄严的日子。这一天,香港终于回归祖国。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盛大庆典;这一天,是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离开祖国母亲的怀抱一百多年的游子,终于回家了。新华社的四位记者,从独特的视角,用笔记录下香港的回归仪式,以及英国末代港督彭定康乘不列颠尼亚号游轮离开香港的情景。
  二、作者介绍。
  三、朗诵课文。
  四、生字词。
  五、(机动内容)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检查作业)
  一、 题解:《别了,不列颠尼亚》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二、 分析第1段。(导语的含义,内容)
  三、 分析2-11段。(寻找出新闻事实与作者的评论,认识等。)
  四、 写作特点:1、2、3、4、5、。。。。。。
  五、 布置作业。
  六、 1982年6月至1983年6月,英国提出继续统治香港,不肯归还,邓小平坚决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政府没有回旋的余地,我们可以明确告诉你们,中国在1997年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和九龙。如果在新中国成立48年后还不收回香港,任何一个中国领导人都不能向中国人民交代,甚至不能向世界交代。”邓小平又说:“中国希望和平收回香港,谈判收回。如果谈不成,中国也要收回。”
  七、     1983年7月至1984年9月。英国这时企图以主权换治权。对此,中国政府寸步不让,因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终于经过两年的谈判,两国在1984年12月签署了《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金缕曲 • 贺香港回归10周年
  梦也汪洋去。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