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教案1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总体构思
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了解写景文章的特点,懂得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合理安排写景的顺序,运用适当的表现手法。同时,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加深理解人们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欣赏作品准确生动的语言,并在诵读中体会、学习观察景物的方法,学会用形象的语言描写景物。《语文课程标准》十分强调积累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春》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还应在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的积累和扩展,既不拘泥教材,又立足教材,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篇写景抒情散文内容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教学过程宜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主。又因该篇节奏感强,具有音乐的美感,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诵读上以读带赏,便于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通过对《春》的阅读,带动其他几篇文章的学习。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不管时光如何变迁,岁月如何流转,风云如何变幻。有这样一篇文章,它总是不知不觉地走进我们心底,牵动着我们心底最深处的情愫,引导着我们走向充满希冀的明天。是怎样的文章有着如此大的魅力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春》,下面就让我们随着朱自清先生一起走进春天,感受春天的美丽吧!(板书课题、作者)
(二)简介作者:
朱自清: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他的散文以语言洗炼,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
(三)朗读、初步感知
1、配乐朗读,初步感知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
学生从朗读中说说这篇文章该怎么读?教师总结朗读技巧。
A、读准字音,口齿清楚,吐字有力,而且是自然流畅地读出。
B、体会感情,把握重音、停顿、速度、抑扬等。
朗读时语势多扬少抑,用声多轻少重。开头要读得欣喜,充满生机。中间部分则需要精雕细刻:“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这段可以读得俏皮、活泼;风里带来新翻的泥土的气息……“鸟儿将巢安在繁花绿叶当中……”“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几句要调动各种感官来体验春天的味道、春天的声响。结尾的3段是文章的重点,也是点晴之笔,作者讴歌春天热爱生命的思想在这里得到升华。因此,“娃娃”要读的轻些,高些,略有虚声。“小姑娘”则用高而明亮的声音来表现她的快乐、活泼。最后一段,要加强吐字的力度和气势,声音洪亮,有力。
2、学生根据朗读指导,自由朗读,边读边划出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并概括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学生找出来读给同桌听,进行交流讨论。
②学生发言后归纳明确:第一段:用反复与盼望之切,热爱之深。第四段:用“母亲的抚摸”写春风拂面的感觉,若是不爱,何以充满激情?最后三段:三组有力的排比句,写出不同的时段的不同景象,用一个成长的过程,赞美春天,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作者的思想感情:热爱春天,赞美春天,歌颂春天。
(四)细读,理清思路,边读边完成下列表格。(见“板书设计”,横线上的内容要学生填写)
(五)品读,赏析文章
1、自主探究:盼春
①你盼望春天的心情是怎样?为什么?用一段话描写出你盼望春天的心情?
②轻声吟诵。朗读时,要表达出“盼”的感情。“盼望着”“盼望着”用渐强的语气,渐快的语速。“来了”“近了”用重音强调。
③作者用反复手法,写出了心情之急切。用拟人化的手法,描绘春天在东风吹拂下姗姗来到人间。“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句,赋予春天以感情和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