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一中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 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br>
1、 下面加点的字的读音与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br>
A、初见端倪(ní) 砥励(lì)品格 桀聱(ào)不驯 黯(àn)然神伤 <br>
B、殒身不恤(xù) 敝帚(zhǒu)自珍 摧山坼(chè)地 拖沓累(léi)赘<br>
C、苑囿(yòu) 睚眦(zì)必报 众口烁(shuò)金 梦魇(yà)<br>
D、塞(sè)外 峪(yù)口 安土重(zhòng)迁 淆(yáo)乱乾坤<br>
2、 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2分)<br>
A、《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br>
B、《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br>
C、《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br>
D、《正义》引《括地志》云:“五原郡相阳县(《汉书·地理志》作稒阳县),北出石门障,得光禄城,又西北得支就县(《汉书·地理志》注作支就城),又西北得头曼城,又西北得牢城河(《汉书·地理志》注作虖河城),又西北得宿虏城。”<br>
3、对下列课文中的句子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br>
A、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br>
(《记念刘和珍君》)<br>
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在流血斗争中发展的历史,人民群众做出了大量的牺牲,结果只能使社会向前推进一小步……<br>
B、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记念刘和珍君》)<br>
这是一个复杂的单句,“明证”是全句的宾语,修饰“明证”的定语是一个复句:“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br>
C、您看,还给我加批呢。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我真不懂得他们为什么要讲这些昏话! (《琐忆》)<br>
“强不知以为知,见骆驼就说马肿背”运用了比拟的手法,讽刺国民党文化检查官不学无术,不懂装懂。<br>
D、我的思想向着更遥远的空间和时间飞去。“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也许还要高远。 (《过万重山漫想》)<br>
“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语出《庄子·逍遥游》。意思是,在水面上拍水三千里,又盘旋向天空飞翔了九万里。作者借来形容自己的思想活动,范围极为高远。<br>
4、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2分)<br>
A、列夫·托尔斯泰是十八世纪俄国的伟大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br>
B、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史学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理想,使他的历史研究具有纵阔的视野和邃远的深度。<br>
C、《过秦论》选自贾谊的《新书》。贾谊是东汉的政论家,文学家。<br>
D、陶潜,东晋大诗人,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世称靖节先生,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br>
根据语言环境和括号中的拼音,给下面各句中空白处填一个词语。(5分)<br>
5、现在,他望着身旁的行人,从头上摘下帽子,举在空中,(chǎn mèi) 的笑着,转动脖子,期待施舍。<br>
6、极目四望,这里除了已经沙化的草地,还是沙化的草地……当然,还有那些让风沙长期(róu lìn) 的沙柳们,面目粗糙,狰狞而倔强。<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