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教案2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沁园春 长沙》教案
长春 刘文彧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诵读能力以及对诗歌的热爱。
2、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3、领略毛泽东的革命家风范。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诵读诗歌的能力以及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法、讨论评价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 雪》导入。
毛泽东的诗词中,以“沁园春”为词牌的长调(91字以上)只有两首,(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园,后来被外威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此词牌由此而得名。)初中我们学习了《雪》,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长沙》。
二、背景介绍:
本词作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32岁,正是风华正茂一生最有作为的年龄。那时他从上海回到韶山,秘密从事革命活动。军阀赵恒惕四处缉捕他。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毛泽东秘密离开韶山,到达长沙,独立于橘子洲头,感慨万千,遂作此词。
三、诵读训练:
(毛泽东手书的《沁园春 长沙》有一种气韵贯注的流动美,风格潇洒豪放,可以将诵读和欣赏书法结合起来。)
1、教师范读,正音。
2、指导学生反复诵读。
四、鉴赏评析。
1、讨论:找出塑造“我”的形象的关键词。(一系列动词)
明确:立、看、怅、问、携、忆、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