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教学设计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品味语言,当堂背会课文。
2.鉴赏课文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先铺写景物后直抒胸臆的写法及其表达效果。
3.鉴赏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了解尾声一曲多用对偶、排比的修辞特点和表达效果。
二.孔尚任与《桃花扇》
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曲阜(今山东曲阜)人,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是孔子第64代孙。孔尚任创作的《桃花扇》是一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历史剧,是清代戏剧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与洪升著的《长生殿》并称清代戏曲“双壁”。
《桃花扇》共40出(其中有4出各加 1出,实际共44出),写明末夏社名士侯方域,寄居南京莫愁湖畔,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爱。成亲之日,侯方域赠宫扇给香君作为定情之物。奸党余孽阮大铖为了拉拢侯方域,出重金置办妆奁,被李香君坚决拒绝。阮大铖恼羞成怒,对侯、李施加种种迫害。侯方域只身遣往扬州,投奔爱国将领史可法。阮大钦仰仗权好马士英的势力,逼迫李季君嫁给新任浩抚田仰,香君誓死不从,将头撞破,血溅宫扇。侯方域之友点血在宫扇上画成一枝桃花,所以称为桃花扇。南明王朝覆灭后,侯方域在栖霞山同李香君相会。这时,复征文人死的死,散的散,爱国将领史可法也壮烈牺牲了,他们相对嗟叹,百感交集,怀着亡国之恨,割断情根,双双出家。
剧本“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以侯、李爱情故事为线索,利用真人真事和大量文献资料,形象而深刻地揭示了明未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谴责了南明王朝昏王当朝,权奸掌柄,争权夺利,置国家危亡于不顾的腐朽政治。
三.明清传奇与元杂剧的区别
元杂剧是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是在金院本基础上、在诸宫调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一本杂剧通常由四折组成,四折之外可以加一二个楔子。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是宋元南戏的进一步发展。它与杂剧主要有以下区别。
(1)杂剧体制的通例是四折一楔子,不标折目;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并加出目,出数不定,多是四五十出的长篇。传奇没有楔子,第一出是“家门”,又叫“开场”,由副末说明创作意图,介绍剧情概况,它不是剧情的组成部分。开场之后,第二出才是正戏。开场用的是词牌而不是曲牌。
(2)传奇和杂剧一样有唱、白、科,但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传奇中不称“科”而称“介”;重要人物上场时光唱引子,继以一段定场白,每出戏有下场诗。
(3)杂剧和传奇在音乐上都采取曲牌联套的方式,所不同的是: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传奇每出不限只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杂剧演唱用北曲,传奇多用南曲,并吸收北曲,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法。例如《哀江南》就就是一套北曲。北曲豪迈雄壮,南曲婉转柔媚,因而传奇与杂剧的音乐风格各异。
(4)传奇的角色与杂剧大同小异,但角色增多,分工更细。杂剧的主角是未、旦,传奇的角色是生、旦。传奇也有末,但不是主角。
总之,传奇与杂剧相比,规模宏大,曲调更丰富,角色分工更细致,形式更自由灵活,因此更便于表现生活。
明清传奇是以唱南曲为主的长篇戏曲形式,它与杂剧有些区别。传奇不称“折”而称“出”,出数不定;传奇不称“科”而称“介”;传奇不像杂剧那样通常由一个角色唱到底,而是各种角色都可以唱。可以独唱、对唱、轮唱和合唱;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一韵到底,而传奇每出不限用一个宫调,可以换韵。
四.《哀江南》的形式特点
①押韵:押“萧豪”韵,用韵较密,一韵到底,平仄通押。或一句一韵,如[沽美酒]一曲;或隔句用韵,如“嫩黄花有些蝶飞,新红叶无个人瞧”。
②对仗:多用合璧对,如“残军留废垒,瘦马卧空壕”。其中,两韵对值得注意,如“白鸟飘飘,绿水滔滔”。亦用鼎足对,如“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还有扇面对,如“野火频烧,护墓长楸多半焦;山羊群跑,守陵阿监几时逃”。
③平仄:[哀江南]为北曲,恪守曲律。如“当年粉黛(平平仄仄),何处笙箫(平仄平平)”,节奏点平仄相对,读之有一种音韵美。
④句式:亦恪守曲律。如[驻马听],8句,字数句法为“47,47,773,7”,不用衬字,不插宾白。
五.美读指导
①情感:凄凉悲怆是[哀江南]套曲的情感基调,总的说来,读时宜语速舒缓音调低沉。
②意韵[哀江南]套曲中的许多曲词具有意蕴深长的特点,读时应注意体味曲词内蕴。如“牧儿打碎龙碑帽”,象征三百年王业基础完全坍塌,令曾向大明王朝顶礼膜拜的明末遗民痛不欲生。
③节奏:可按语法关系朗读。如·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容易冰消!”
④末句:一曲终了,尾字重读,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