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案1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单位:浙江省富阳中学 姓名:徐军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相关的资料的帮助下学生通过自我学习和探究疏通本文的关键字词和相关的背景知识,通过学生的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基本语感,在教师的指导下解答学生在理解文章中的疑点和难点,在此基础上教师可通过相关的课堂练习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及时的巩固。
能力目标:通过对烛之武的语言和行为的分析把握人物形象。
情感目标:感悟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舍命救国的伟大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重要的文言字词、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分析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诵读法
五、辅助手段:多媒体
六、预习:朗读文章三遍,在朗读的基础上学生自行通过相关的资料把握本文的重要文言字词,对文意有整体性的了解。
第一课时
教师的指导与点拨
一、新课导入
在上课之前我想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秦晋之好”。不知在座各位同学有谁清楚这个成语的意思?知道的同学请举手回答。(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秦晋之好”这个成语旧指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两国的国君好几代之间都有互通婚姻的现象。后来这个成语就用来泛称两姓的联姻。)在初中我们学习过《社会》,通过《社会》这门课相信大家对中国古代的历史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当中的一个特殊时期,群雄争霸、诸侯并起是这个时代的基本特征。秦国和晋国作为这个时代的两个大国,既然存在着“秦晋之好”那么表现在政治上或者外交上就必然会有着某种合作。公元前630年,秦国的国君秦穆公和晋国的国君晋文公就给当时的世人演绎了一场非常具有戏剧性的战争。在这里我为什么要用“戏剧性”呢?不知道大家通过昨天的预习能否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呢?(首先从你们的直觉来看,戏剧是什么?在平时的生活当中,你看过哪些戏剧作品?你认为戏剧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戏剧性在本文当中是如何体现的?)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以后,相信大家对“戏剧性”应该会有一定的认同。(板书:烛之武退秦师)(5分钟)
二、解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烛之武退秦师”这个句子,请一个同学来划分一下它的结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这个句子包含了句子的基本成分,“烛之武”作为一个人名,在这里被用作主语,“退”是一个动词,“秦师”则是这个句子的宾语,这个句子的大致意思就是说烛之武击退了秦国的军队。在这里我们要注意词类活用的现象,就是这个“退”字。“退”在这里事实上解释成“使……退”更好,这样的话,“退”就有一种动词活用为使动的用法。由本文的题目着手似乎我们可以基本对文章有一定的了解。事实上,无论是文言文的阅读还是现代文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对文章的题目往往应该给予高度的重视。因为,就绝大多数情况而言,题目往往暗示着文章的主题,把握好了文章的题目也许就基本地把握好了对全文的了解。
大家在上课之前,应该都进行过有效的预习。现在我有这样一个疑问:秦国和晋国为什么要攻打郑国呢?它的原因从哪几个方面展开的?请同学们迅速从文章当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