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写作训练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中学作文 / 初中作文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6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2 0:4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感受自然
唐山市第十七中学  聂俊增
【引言】
感受自然,与自然共语;把握自然,让自然生辉。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雄奇的山峰,广袤的原野,欢快的溪流,无垠的海洋,会引起我们的沉思,会激发我们的情感;朝晖夕阴,寒来暑往,会引起我们的遐想,会净化我们的灵魂。在沉思与遐想中,我们必然有所感悟,这些感悟不断积淀,我们的心灵必然日臻纯洁与崇高。
下面,让我们走进“感受自然”专题,携一颗敏感的心,让快乐作伴,以自然为友,去共同感受自然,去精心描绘自然。

一、 我有一个“朋友”
暂时放下你的功课,与老师或家长打好招呼,和小伙伴一起,投向自然的怀抱,开始一次愉快的秋游。游玩过程中,请你像《山中访友》的作者那样,让景物像人一样活起来,同它展开心灵的对话,试着结交几个自然界的“朋友”。秋游结束后,在班里组织一次活动,以“我有一个‘朋友’”为题,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的一两个自然界的“朋友”,并说说以它为友的原因。
【思路导引】
(1)著名文艺理论家李渔曾说“山水者,天地之才情;才情者,人心之山水。”这就启示我们面对自然景观得用心去体悟,做一个有心之人。在这次秋游活动中,在与伙伴分享快乐的同时,决不能作行色匆匆的“看客”,而是调动多种感官(如: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品味那可餐秀色,让景物在自己的心灵上荡起波澜并倾注真情,使景物带上“我”的色彩,从而把握一草一木的“性灵”,领略青山绿水的“情感”。而后,你眼中的景色与心中的景色交织融合,使景物变得更加清新明丽,于是很自然地产生极为强烈的一吐为快的激情。(即便提起笔时,这鲜活的景色也会历历在目,写起来也会得心应手。)
(2)这种一吐为快的激情集中到一点,便形成了极为鲜明的中心,它无疑是口头表述或诉诸笔端的核心。确立中心是作文的根本,是文章内容的统帅。没有形象鲜明的中心的文章难以表达自己的情感,难以让他人洞悉你的内心世界。例如,面对累累硕果,你可以收获希望;看到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可以想到世界因为你和你的“朋友”而丰富多彩,想到奉献;见到草木凋零,不仅毫无悲感,想到的是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想到的是孕育新生的壮美……从而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揭示出人与物所共有的品格。
(3)有了中心的统帅,还要讲究一定的章法。注意结构的完整性,切忌虎头蛇尾,内容缺乏逻辑性。可采用总分总、总分等的结构形式保持完整的结构。为了使你的文章颇具个性,也可以考虑使用一些写作手法,如:对比手法、欲扬先抑法等。另外,由于“朋友”的特殊性,在向大家介绍时得使用必要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让“朋友”带有人的情感,著有你的色彩。惟有此才能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4)口语表达不同于用笔写作,一旦酝酿成熟开始表达时切忌断断续续前言不达后语。语言可以朴实,但不可苍白,因为淡而无味的语言连自己都难以感动更何况是别人。语言可以华美,但切忌刻意堆砌辞藻,因为如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内容会让人摸不住头脑。此外,还注重合理使用体态语言,使之起到有助于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