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案
设计思想:通过文言文的写作方法来指导现代文写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这也是对文言文教学程式的突破。以往,往往是教授现代文,然后让学生摹写。其实,古文中有很多的写作瑰宝可以挖掘。本文中第二段的映衬的写法,就被很多现代文学的大家们所采用过。另外,我们在教授文言文时,还忽视了一个大问题,那就是对作者人生取向的研究。这些古代大家们之所以文传千古,关键在于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本文的作者能从自然中发现闲趣、理趣、雅趣,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有与自然相生相处的人生态度。当代的学生,在这一点上,还需要补上很重要的一课。
课时安排:本文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正音正字。
三、再读课文,质疑问难。
四、释疑解难,疏通文意。
五、从表方式和句式特点入手,指导诵读。
六、在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闲趣、理趣、雅趣。
七、布置一篇游记小品的写作,要求在字里行间能体现闲趣、理趣、雅趣这三种情趣中的任意一种。
《峡江寺飞泉亭记》教学设计示例二
重难点分析
重点:通过文意,准确翻译,借助工具书以及书后注释、并同学之间讨论解决本文重点。
难点:体会本文率真自然,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通过具体词句的分析理解,通过反复朗读课文,解决这一难点。
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1.疏通文意,准确翻译课文,解决书后练习。
2.掌握课文明白晓畅的语言特点,品评作者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
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整体感知
峡江寺,在广东清远县峡山上,山上有飞瀑,而寺中飞泉亭就是便于瀑布而受清代著名诗人袁枚称赞的。今天我们一同感受在亭中于“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吟咏之声”中观瀑的情趣。
(三)教学过程
首先介绍作者袁枚让学生初步了解袁枚的作品风格。
按着教师范读课文,注意正音,正字。
再者学生跟读课文,掌握句读。
下面借助工具书,学生边读边译,教师点拨重点词句。
接下来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讨论。
1.本文所写的内容。
2.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本章结构上的特点。
4.本文语言风格,举例说明。
归纳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1.作者通过在峡江寺飞泉亭观赏美景时“目悦”“体适”以及无限乐景与娱乐事融合抒写,表现了对飞泉亭的赞赏,让人们既领略到优美的风光也体会了作者率真自然的情感。
2.作品表现了作者对飞泉亭的称赞,对亭中所见美景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