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小题,约6610字。
合肥市2009年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300分)
注意事项:
1.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试题科目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和答题卷的选择题栏中;不用答题卡的考生,在答第I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填在答题卷相应的选择题栏上。
3.答第Ⅱ卷时,考升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点、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答题时,请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 不要在试题卷上答题。
4.考试结束,监考人将答题卷和答题卡的一并收回,第I、Ⅱ卷不收回。
第I卷 选择题
(本卷包括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6分,共120分)
1.有一个学习小组在探究某种淀粉酶的最适温度时,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1 取10支是管分成5组,编号。向每组的1支试管中加入2mL3%淀粉溶液,向另1支试管中加入1 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2 将5组试管分别置于30℃、35℃、40℃、45℃、50℃的水中保温5分钟;
3 把每组的2支试管中溶液相混合、摇匀,并放回原水浴环境中继续保温5分钟;
4 向每组混合液中滴加1滴碘液,摇匀;
5 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请指出下列对该实验步骤的评价中,不正确的是
A.温度范围设置不合理 B.还应该设置对照组实验
C.检测因变量的方法可行 D.无关变量得到了较好控制
2.在下图所示的装置中,从左侧不断地缓缓吹入少量空气,一段时间后丙凭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根据这一结果,下列哪项判断正确
A.乙瓶中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
B.乙瓶中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不进行有氧呼吸
C.乙瓶中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D.乙瓶中酵母菌在有氧气存在时,进行了细胞呼吸
3.右图是某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染色体中DNA分子数的比例关系,
此时该细胞中不可能发生
A.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
B.等位基因的分离和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
C.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分别移向两极
D.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并缢裂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现有一种植物幼苗,为了探究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将其直立生卡的胚芽尖端切下,放到琼脂块上并用单侧光照射,如右图。下列结果及判断正确的是
①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能够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②当a、b两侧生长素含量基本相等时,不能确定
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当a侧生长素含量比b侧高时,能够确定该幼
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④当a侧生长速含量比b侧高时,不能确定该幼苗向光生长的原因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5.根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下列寻找目标的菌株的思路不正确的是
A.从热泉中寻找耐热细菌
B.从成熟的葡萄皮上寻找酵母菌
C.从贫瘠的土壤中寻找分解尿素的细菌
D.从树林的腐殖土中寻找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6.2007年,科学家研制出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的“完能细胞“。其诞生过程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