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邶风·静女》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邶风·静女》
教学目标:
1、熟读成诵
2、注意诗歌的写景和心理描写以及两者间的联系。
3、引导学生领悟采用第一人称“我”的抒情特点。
4、对照“氓”,分析“我”的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
诗歌细节描写的艺术效果。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就了许多美满的婚姻,也造就了许多悲剧,于是许多勇敢的年轻人选择了自由恋爱,那他的结果一定幸福吗?不尽然。《卫风·氓》就是一个失败的例子,《静女》一诗描写的也是自由恋爱,他们幸福吗?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二、诗歌诵读
1、 请一学生诵读
正字,正音
2、全班齐读
3、对照注解,学生自读
自读期间,举手提问不懂之处
三、 诗歌鉴赏
1、 注解中将“静女”解释为娴静的少女,你是否同意?
静女形象:美丽、娴静、活泼、可爱。
2、诗中“我”是一个怎样的男子?
青年男子,钟情调皮,风度翩翩
3、《静女》以第一人称“我”(男青年)写一次恋人的约会。哪几句为实写,哪几句为虚写?请各用一句话概括各章的内容。
全诗的情境美:第一章写青年之急 实写
第二章写青年之恋 虚写
第三章写青年之诚 虚写
4、 各章各侧重写什么?
第一章重在写场景,二、三章重在写心理。
5、二人感情如何?诗中如何表现?
首章“静女其姝,俟我地城隅”,两句是说,一位文的姑娘多么美,相约等我城角去相会。开头用“静女其姝”写那女子,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边同下面“俟我于城隅”一句,就生动地写出了那个男子在赴约会时的那种欢欣、愉快、幸福,迟到于不无得意的心情。但紧接下面却突然一转,写男子依约而至,到了会面地点,却不见那女子,“爱而不见”。这句是写那女子见男子来了,却故意找个地方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