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而”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素材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7 23:56: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孟子》的“而”
宜山一中 韩安政


  吕叔湘先生的《文言虚字》中说:“而”字的用法大别为二,顺接和转换[①]。作为连词的“而”,在古代汉语中是频率最高的虚词之一。而且,如吕叔老说的“顺接”用法在白话中无须用它,但在文言文中却用了。可见“而”的频率更高了。《孟子》中“而”字也随处可见,难得有几个章节不用“而”。本文拟从结构
与语用上进行讨论。
1.动+而+动(+宾)
  这种结构可称为“动宾型”,即“而”的两头都有动词,常带宾语,或顺接或转接。
  顺接的例子如:
  (1)“(于崇,吾得见王,)退而有去志。”(《公孙丑下》14章)
  (2)(滕文公)过宋而见孟子。(《滕文公上》1章)
  转接的例子如:
  (3)辞十万而受万,(是为欲富乎?)(《公孙丑下》10章)(大意是:辞去十万钟的俸禄却接受万钟的束修。)
  (4)“仕而不受禄,”(古之道乎?)(同(1))(大意是:做官但不接受俸禄。)
  此类动词的结构若具体分别则可有:
  1.1 动+宾+而+动宾
  这类结构的特点是看似是并列关系,其实还可表示递进、转折等关系。其次是两个动词所带的是不同宾语。第三,此类句子的主语不现,多出现在对话中。
  表示并列的如:
  (5)无罪而戳民,(则士可以徙。)(《离娄下》6章)
  (6)用之而成路。(《尽心下》21章)(大意是:经过这里便成了大路。)
  (7)(古者)易子而教之。(《离娄上》18章)
表示递进的如
(8)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滕文公下》7章)
  (9)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尽心上》45章)
  (10)莫如贵德而尊士。(《公孙丑上》4章)(大意是:不如提倡道德而且尊重士人。)
  表示顺承关系的如:
  (11)如枉道而从彼,(何也?)(《滕文公下》1章)(大意是:如果枉屈了正道去追随诸侯,怎样
呢?)
  (12)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公孙丑上》2章)
  (13)(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而为大夫。(《尽心下》14章)(丘:众也。)
  表示动作先后的如:
  (14)zhěn@①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告子下》1章)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