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案例及评价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策 划 者:湖北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 柳劲松
项目创意:激发学生敬畏生命
开辟学习教材的新视角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项目名称:办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
时间范围:2002年9月至10月
参加人员:高三一个班的学生、语文教师一名
主要活动:搜集、查找资料,完成报纸,总结交流
[过程描述]
信手翻开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第五册,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人生的境界》,其后就有《人是什么》等课文。一个不成熟的念头立即划过脑际:是否可以采用综合性学习的形式来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呢?如果这样,那么具体该如何实施?我便开始思考。记得从小学开始,学校、社会、家庭就对学生进行了人生价值的教育。更多地强调生命的价值观念,而不是生命本身的分量,这就导致了学生头脑中并不认为活着就是一种幸福。前不久,在某网站上看到了这样一个内容:根据北京回龙观医院对卫生部提供的死因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自杀是中国全人群第五位死因,是15——34岁青少年人群的第一死因。在中国,据推算每年约有28.7万人自杀死亡,200万人自杀未遂,自杀死亡占全部死亡人数的3.6℅。于是一个想法在我头脑中逐渐清晰、逐渐坚定,那就是——生命教育。让学生在此次活动中学会: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
我决定以“感悟生命、走进自己、走近他人”为主题,让学生每人办一份报纸。报名自己选定,具体要求如下:
① 办一份8开、正反四版的报纸,鉴于高三学习较为紧张,故一个月后交。
② 自己进行报纸版面的设计。
③ 报纸中应穿插一些照片和相关图画。
④ 内容丰富。以自己为主,以其他的人、事为辅。
⑤ 形式多样。说明文、小说、戏剧、评论等等。
宣布完这一决定后,教室顿时热闹起来,同学们既激动,又新鲜。尽管个个都已是18、19岁的人了,尽管有的同学参加过校文学社,已经办过好几期校报,但是,还没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报纸。同学们一个个摩拳擦掌,一个个跃跃欲试。
接着,我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① 关于自己的成长经历,每位同学至少要在询问了三位亲人或朋友的基础上才能开始写作。
② 要广泛搜集他人的资料。尤其是一些名人,不要局限于一本书,一个故事。尽可能地阅读写他(她)的作品或他(她)写的作品。多角度、多层次地理解生命的内涵。
③ 全班资源共享,每天应与同学交流,大家要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对于自己不会做的事情,可以慢慢地学会,还可以向老师、同学求助。
内容上不要局限于某一方面。大家应走出学校,尽可能地接近社会。既可以走访一些相关的单位,如:交通局、医院、法院、敬老院、戒毒所、监狱等等,还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