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模式的构建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摘要】中学J I P 实验的目的就是要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大面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使之达到整体优化。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十六字原则,构建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性发展,以适应新世纪人才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主体——回归——技能——激励
2 0 0 1 年9 月,第三轮J I P 课题实验在全国几个省市同时启动。我校也成为唐山市实验参与者之一。这是一次尤其强调创新精神和全面发展的全新的实验。它以现代主体教育理论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实践能力、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强调“主体参与、分层指导、及时反馈、激励评价 ”十六字原则。对于教师来说,该实验力图探索一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主体创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要达到实验的最终目的,我认为建构学生主体参与模式,是该实验能否深入的关键步骤。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建构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模式,更为首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心。多少年来很多有识之士就曾多次批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少、慢、差、费”的问题。虽然阅读教学这些年来有了长足进步,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如何全面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建构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参与模式,则仍然是一个新的课题。
基于以上原因,我在一年的实验中,本着十六字原则,对建立主体参与型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整体上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的。现将实验措施以及实施步骤介绍如下,与大家共同探讨。
(1 )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根据“新概念阅读”的思想,“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那么,阅读的过程也就应该是学生主体思维充分运转的过程。所以,要构建主体阅读教学的主体参与模式,首先就要彻底还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具体作法:第一步,精心设计主体参与的阅读教学课型。每节阅读教学课,教师都充分考虑到教学内容和学生的三个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拟设教学内容和学生主体间最恰当的教学方式,细化教学目标,层次化教学目标。
第二步,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教学的利弊,转变观念,确立主体参与意识。光有精心设计主体参与的阅读教学课型还不够,学生如果无主体意识,还是把耳朵置于前,脑子置于后,只听不思,或者思而不动,还是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引导他们认识到过去的教学弊端。从而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只有观念转变了,他们才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