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7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19 15:14: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2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致橡树》教案
教学目的:
1、 通过诵读涵泳加强对本诗意蕴的把握。
2、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发爱情观。
3、 通过扩展性阅读使同学对当代朦胧诗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教学重点与难点:(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步骤:

一、 导入课文
同学们喜欢唱歌吗?我们今天就先来唱一首歌的片段,好吗?
(播放梅花三弄歌曲片段:“红尘自有痴情者,莫道痴情太痴狂……看人间多少故事,最销魂梅花三弄。”)
歌词中“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人生死相许”一句中“情”的含义是什么?(爱情)
因为爱情,成为人们演绎的一幕幕或悲或喜的故事也成为社会生活中一道道 绚丽多彩的风景线。中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既要有基础知识的把握,更要找到课本与社会生活中的结合点,通过学习课本来关注社会现象,今天我们以一种严肃的态度关注社会现象。所以,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爱情是什么?
其实每个人对爱情的感悟、理解都不一样,成人们都试图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满意的答案,今天,我们欣赏当代女诗人舒婷一首《致橡树》,希望欣赏后能得到一些启发。
(板书课题或多媒体投影)

二、诗歌赏析
(一)整体把握、宏观欣赏
1、 欣赏诗歌要在诗人设置的意境中品味把握意象,而品味又离不开朗读,欣赏配乐配画的诗朗诵。
2、 请全体女生朗读
3、 作者以及写作背景介绍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生,福建省福州市人。当代女诗人。她是中国当代朦胧派(板书)诗歌的代表人物,写有许多著名的朦胧诗,如《四月的黄昏》《这也是一切》《呵,母亲》《思念》《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也许》(投影片)等。《双桅船》获中国作协第一届全国新诗二等奖,《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这首诗写于1977年3月27日,发表于1979年《诗刊》第4期。20多年前的中国,十年浩劫刚刚结束,人们思想上的樊篱还没有彻底清除。文革十年,人性遭到蔑视,人的尊严遭到肆无忌惮的践踏。爱情,这一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现象,在十年动乱中更是遭到贬低甚至扼杀。当时不少诗文中所描写的男女主人公,除了有革命的理想和激情之外,再没有其它的“欲望”,“爱情”这一“资产阶级的感情”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