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测试卷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高中同步测控优化训练(三)
第二单元(A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II卷两部分,请将第I卷选择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II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共10O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形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渌水(1ù) 钿头(diàn) 渚水(zhǔ) 嘲哳(zhā)
B.纶巾(1ún) 会稽(kuài) 呕哑(ōu) 教坊(fáng)
C.鬓发(bīn) 贾人(gǔ) 湓江(pén) 鹧鸪(gū)
D.饯别(jiàn) 晌午(shǎng) 剡溪(shàn) 暮蔼(ǎi)
【解析】考查汉字的形音。B项,“纶巾”中的“纶”应读“guān”;C项,“鬓发”中的“鬓”应读“bìn”;D项,“暮蔼”中的“蔼”应改为“霭”。
【答案】A
2.下列各项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豆蔻 阑珊 世味 不经而走
B.窒闷 虔诚 翌日 笑容可掬
C.编纂 睿智 振颤 泰然自若
D.憔悴 作孽 怜闵 大名鼎鼎
【解析】考查词语的正确书写。A项,“不经而走”中的“经”改为“胫”;C项,“振颤”中的“振”改为“震”;D 、项,“怜闵”中的“闵”改为“悯”。 【答案】B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买电脑的事我跟领导说了好多次,可是至今也没有得到 。
②这种陈酿是选用上等原料,采用先进工艺 而成。
③他们正在想尽一切办法 施工中的漏洞。
A.答复 炮制 弥补
B.批复 酿制 补偿
C.批复 炮制 补偿
D.答复 酿制 弥补
【解析】考查词语的正确使用。“答复”指对问题或要求给以回答;“批复”指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答复。这里只是“口头表达”,使用不当。“酿制”指利用发酵作用制造(酒、醋、酱油等);“炮制”一般用于中药过程,也可引申至政治领域。“弥补”指把不够的部分填足;“补偿”是含补上不足的意思,重点用于价值抵偿。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
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B.他购买彩票,连续两次中奖,真是左右逢源。
C.妻子初见他时大吃一惊,只见他满目疮痍,真没想到他的皮肤病竟如此严重。
D.他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雅的谦谦君子。
【解析】考查成语的正确运用。A项,“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的精巧。符合题意。B项,“左右逢源”指做事得心应手,毫无阻碍,今也常用于贬义,喻处事圆滑。感情色彩不当。C项,“满目疮痍”指看到的都是创伤,都是荒芜破败的景象,多指遭受战乱、 灾祸严重破坏后的景象。这里完全是望文生义,使用不当。D项,“附庸风雅”指本来文化水平不高,却硬要装作有文化修养的样子。这里与语义完全相反,不妥。
【答案】A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这次抢购风潮来得迅猛,波及面广,其原因——很多,比如媒体披露真相滞后、少数商家乘机利用等,但归根结底,是群众性的盲目跟风。
②今年我省高等院校录取8.5万人,可使全省高考录取率 与去年持平。
③姜还是老的辣,这个人那么难缠, 叫你给说服了。
A.当然 大致 毕竟
B.固然 大致 到底
C.固然 大概 毕竟
D.当然 大概 到底
【解析】此题考查对常见虚词的辨析能力。“固然”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当然”是指应当这样。“大致”和“大概”都有“大约”的意思,但“大致”还有“大体上”的意思,而“大概”则没有。“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到底”也有此义,但“到底”还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心连心”艺术团在老区的巡回演出,博得了各界观众的热烈欢迎,对这次成功的演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最近,各种传媒、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大量地报道了恐怖分子制造的莫斯科大劫案。
C.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保障,也是成败的关键。
D.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字表明,春节以来,我国城市居民用于文化教育和外出旅游方面的消费开支,已呈明显上升趋势。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病的辨析能力。A句杂糅或后一分句缺少主语;B句属种概念并列,删去“各种传媒”;C句照应不当,改“成败”为“成功”。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