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23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1 16:5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58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课时编号:041
备课时间:2001-11-30
上课时间:2001-12-06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一)明确目标:(可在屏幕上显示)
  教师语:在《故都的秋》中我们重点训练了“整体感知”和“揣摩领悟语言”,今天我们重点结合《我的空中楼阁》进行“展开联想和想象”的训练。所谓“联想和想象”是指读者选定了主要的鉴赏切入点后,随着作者的行文思路,面对文章中的情与景,进行主观的体验与感受,要么由彼及此,要么由表及里,要么由现实到未来,要善于通过比较,进行发散思维,从而使阅读内容经过读者自己的再创造而得到拓展和丰富。
  (在屏幕中显示,教师适当讲解)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焉动,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刘勰《文心雕龙》)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诲则意溢于海。”
  (二)导入新课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这是唐代刘禹锡《陋室铭》中的语句,虽是一栋陋室,但在诗人眼里却充满了清幽雅静的情趣。(可引导学生回答)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同样在高一,我们还接触过一位身居陋室却怡然自乐的作家。(学生思考回答)“归有光”,他笔下的项脊轩经过修葺后,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回答,“使不上漏……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循,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一间“尘泥渗漉”,狭小破旧的陋室,在归有光的笔下却充满了诗情画意。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参观一间山间小屋,去欣赏李乐薇笔下“陋室”的意境。
  教师板书课题:我的空中楼阁
  明确目标:展开联想和想象。
  二、师生共同尝试对文章诗情画意中的“绘画美”的“联想和想象”的欣赏实践。
  教师语:宋代苏轼曾称赞王维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同样,在这里,作者也用那美妙而自然的笔调,饱含深情的笔墨,通过奇特的想象,精巧的比喻,为我们读者挥洒成一幅幅情真意切的画卷。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从文中找出一幅幅画面,交流、讨论,并呈现给其他组,教师参与点拨。
  根据师生共同研讨,品味,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描绘小屋的英姿。(可结合电脑屏幕,边研究,边展示一幅幅画面,教师可根据情景,每幅画面为学生都提供几幅图片,供学生比较、研究,发散思维,并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画面。)
  下面几幅画面,教师可相机点拨:
  1.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是单纯的底色上一点灵动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点生气,一点情调。
  提示:这幅画面描绘了小屋点缀了寂寞的山。关键是学生是否能对“眉黛”、“痣”、“风帆”、“飞雁”、“色彩”等比喻产生无穷的遐想,整幅画面实际是把小屋放在大背景中,“眉梢的痣一点”,其实是把山的坡形喻成美女的眉,而小屋正是美女的痣一点,“眉黛”与“柔和”相呼应,小屋立于玲珑清新、自然柔和的山脊上,令人不由得联想到妙龄女子那妩媚动人的姣好面容。作者又言犹末尽,连用四个比喻来增添画面的意境,把“山”喻为“一望无际的水面”,和“辽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