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本命年的回想》教案2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2 19:07: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61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授课基本思路:
1、 感知课文。以“读”为切入点。了解课文大意,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习惯,并能运用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懂得内容。时间要控制好,因为课文较长,所以预习必不可少。读的内容也可以穿插到讲解文章重点部分(第四段)中。
2、 具体授课分为4大板块。①整体感知板块:解决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解决生字词问题。②今昔对比,加深学生对过年习俗的理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评价旧时过年习俗。并在学习中说出自己居住区域的过年文化习俗。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推想未来过年的习俗。④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为什么用《本命年的回想为题》而不用《过年回想》?

授课教案: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汇,了解京郊运河的春节习俗。
     2、能力目标:理解春节习俗的文化内涵(家的文化);比较今昔过年的异同,说出自己对过年习俗的认识和理解。
     3、情感目标:热爱民俗文化,激发热爱民俗文化的感情。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
1.宋朝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诗,《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同学们看这首诗描写我们中国哪个传统节日的?
3.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诗中写到了过年时人们有放鞭炮,贴春联的习俗。你了解过年还有哪些习俗呢?
4.同学们说的过年习俗,都是自己家乡的习俗。那么远在京郊运河那儿,几十年前是怎样过年的呢?我们现在就走进《本命年的回想》,随着著名的乡土作家刘绍棠到那儿去过一次年,领略一下那儿的民俗风情。

二、检查预习情况(第一板块)

(一)、释题:
  1、谁能告诉老师“本命年”是什么意思?
  2、第一个“本命年”是几岁?
  3、“本命年”有什么讲究?为什么?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有系红腰带,穿红裤头儿等的习俗。为了辟邪、祈福、平安。这是我们民族的传统习惯,是老百姓最朴素情感的表现。」
(二)读准字音。「课后第四题----养成学生独立读书的习惯,不懂的查字典,也可以借机进行学法指导」

三、感知课文(第二板块)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