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10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7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6 13:22: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3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的
1、 了解舒婷诗的风格特点
2、 理解诗中新颖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细腻的感情
3、 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意象的意义和象征作用
2、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同学们对传统的爱情有何理解?
教师总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我国的封建社会,婚姻上实行父母包办、一夫多妻,由于生产力落后以及封建礼教束缚、男尊女卑等,在客观上造成了"重婚姻、少爱情"的情形。
进入新课《致橡树》的学习,来共同了解一下诗人舒婷笔下的爱情观。

二、舒婷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1年起她的一些抒情诗开始流传。文革后,其诗作陆续在报刊上发表,引起注目。1981年至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写作,现为中国作协会员,福建作协理事。主要著作诗集《双桅船》,诗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致橡树》等。

三、朦胧诗
“朦胧诗”又称新诗潮诗歌,始发于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入80年代以后,它在诗坛乃至文学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特点:内涵上意蕴深厚,追求自我价值,以现代意识思考人的本质;艺术上意象迭加,结构跳跃,扑朔迷离。
代表人物: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
(附)介绍诗人顾城,以增加学生对朦胧诗的进一步了解。顾城,歌唱自己的童心一直是他的诗歌的主旋律,因此有“童话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