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技》教案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2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9/27 19:36: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236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作用的确立:
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第八课,第三册以教读说明文为主,而这篇文章既可以作为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也可以作为摹写口技特色的说明文来读。而初中学习文言文,有两个方面的任务,除了像阅读现代文那样要理解文章内容和写法外,还要学习与现代汉语不完全相同的古代语言,特别是字词句的翻译与理解,所以提高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为以后学习文言文打下较好的基础是本课主要的目的。
2、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的确立:
(1)《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初中学习提出的要求是掌握字词意思为主,古汉语和现代汉有不少地方是相同的,但也有不少地方是完全不一样的,主要是在词语和句式两个方面,这是学习文言文的难点,也是重点之一。
(2)本课的阅读提示也提出课文的重点 之是的作者真切抓住口技表演者发出声响、听众反应进行生动描绘,所以学习作者生动的场景描写是本文重点之一,而为了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我把这篇文章作为场景描写的记叙文来读,同时掌握说明文中描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3、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艺术者的聪明才智和高度的艺术创造力。
(2)、掌握文中生动的描写方法。
(3)、了解古今词义的区别,学习文言文表时间的词语。
(4)、学习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4、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作者对表演者摹拟的各种声响和对听众反应的描写。
(2)、难点:掌握几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和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说明:说课内容为第一课时)

二、教法分析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从教学目的要求与教材特点出,紧扣课堂教学“精讲、善导、激趣、引思”八字要求,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采用以下教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突破学习文言文的的语言障碍。
1、串讲法: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对这篇课文很感兴趣。如果教师善于启发学生想象,学生一定把这场口坂表演复述得很生动,但复述前要帮助学生扫除语言障碍。所以在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用串讲法,让学生直译课文,在把握课文意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阅读,同时让学生掌握文中一些几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和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朗读、提问、讨论:学习文言文最大的障碍就是对课文语言的把握,所以教学的第一步应以朗读领起,在充分朗读培养语感的同时,让学生直译课文,并针对性地提出学生翻译时出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比较讨论,得出一个适当的答案,从中让学生逐步摸索文言文阅读的技巧。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