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实验本)《论语》教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论语》七则教案
预习题目:
1) 查阅《论语》及相关资料,了解孔子生平;
2) 结合课下注释,反复诵读全文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和虚词;
2) 从课文中初窥孔子所提倡的儒家思想,认识“仁”的基本含义;
3) 引导学生阅读并背诵全文;
教学重点:
1) 一些多意虚词的词义;
2) 实词的活用;
3) 疏通全文,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论语》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作,是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在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审美情趣和伦理观念等方面对中国人的思想都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甚至逐渐形成了一种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是分不开的。今天我们就再来感受一下儒家学说,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论语》七则。
在以前的学习中大家都知道哪些孔子的言论?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身世: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伯鱼生子,字子思,子思著《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