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材料
一、大纲要求及本课在教材中的地位
《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是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高一教学就是在初中对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修订后的新教材,旧教材的七个单元压缩为六单元,但文言文单元却由旧教材的两个单元8课增至三个单元12课。由此可以看出,新教材十分重视文言文教学,这也是重视继承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体现。教材的三个文言文单元按着历史的顺序编排,即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汉魏晋散文,这样,学生对于古代文学的发展不仅有一个历史的纵向概念,而且对于每一时期的作家作品也有一个横向的把握与了解,从而,更好的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本课《烛之武退秦师》就是第四单元中的第一篇。
二、教学目标设计:
本课属于高中古文每单元第一课,我们既要完成课文所要求的教学目标,同时要激发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不注意学生是否乐意学习。所以设计教学目标时我考虑到了本文的兴味性,即本文的故事性。因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注意到本文的故事性,因此要培养学生对本文人和事的理解,要让学生重现战时的紧张气氛于眼前。
2.在第一目标的基础上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文言句式。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培养学生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3.学习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捍卫国家主权的爱国精神。
能完成这些教学目标,不仅完成本文的教学目标,同时也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设计:
1. 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分析烛之武的人物形象。
2.掌握重点词语、词组、文言特殊句式。
3.理解烛之武说辞的内容及逻辑思维方式,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这对于一般学生来说可不必完全掌握。
四、教学方法:
1.采用诵读法,让学生能大致懂得本文的思路,对文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反复诵读,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容。
2.采用研讨点拨法,解决重点,突破难点。
五、教学过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