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一中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反馈练习生物试题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共56小题,约9560字。
山东济宁一中
2009—2010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三次反馈练习
生 物 试 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1—第50,共50小题60分)和第Ⅱ卷(非选择题,第51—第56,共6小题40分)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第Ⅱ卷(非选择题)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第Ⅱ卷的答题纸一起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50小题,1—40每小题1分,41—50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2007年5月30日,由于连续高温高热,导致太湖蓝藻在短期内急剧爆发,水源水质恶化,最终使城区出现了大范围的自来水发臭现象。6月21日,无锡太湖局部水域再次出现蓝藻聚集。也就在这一天,这个城市七成的供水,几乎在一夜之间变成了臭水。温家宝代表中央向无锡市民表示歉意。下列关于蓝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高倍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蓝藻的遗传物质分部于细胞核内
B.蓝藻是好氧藻类,其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
C.蓝藻属于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
D.只有基因突变会引起蓝藻可遗传的变异
2.肽链在核糖体上合成后,进一步形成蛋白质时往往要进行加工,在加工时常常要切去一部分氨基酸,再构成蛋白质。现有一条含100个氨基酸的肽链,其中含游离的氨基14个,加工时共切去氨基酸16个,则加工后多肽链所含的游离氨基至少还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14个
3.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 )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4.对下图所示细胞的概述正确的是 ( )
A.丙、丁细胞中的DNA不是双螺旋结构而呈环状
B.甲、乙细胞中的基因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甲、乙、丙、丁四种细胞中都有核糖体
D.只有甲细胞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5.下面为动物机体的细胞凋亡及清除示意图。
据图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①过程表明细胞凋亡是特异性的,体现了生物膜的信息传递功能
B.细胞凋亡过程中有新蛋白质合成,体现了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C.②过程中凋亡细胞被吞噬,表明细胞凋亡是细胞被动死亡过程
D.凋亡相关基因是机体固有的,在动物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6.细胞的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都可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仅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的变异是 ( )
A.染色体不分离或不能移向两极,导致染色体数目变异
B.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C.染色体复制时受诱变因素影响,导致基因突变
D.非同源染色体某片段移接,导致染色体结构变异
7.对某动物细胞进行荧光标记实验,如下示意图所示,其基本过程:
①用某种荧光材料标记该动物细胞,细胞表面出现荧光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