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4650字。
新加坡初中的华文讲义
五四新文学
一、 五四新文学运动对小说发展的影响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的思想文化发生变化,并受到外国文学影响的环境下产生的。现代文学用现代语言(白话)表现科学和民主思想,文学形式和表现手法都跟传统文学大不相同。
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原本是一场抗议政府向外国屈服、出卖国家利益的政治运动。但由于参与者打着反对旧思想、旧文化的旗帜,也帮助了文学革命的推展。一些思想较激进的小说家如鲁迅、巴金、茅盾等都对眼前的社会感到不满,希望通过小说揭露旧制度、旧文化对人民的迫害,谴责当时社会的罪恶。这些作品激励人们推翻旧有的体制,无形中也带动了五四时期白话小说的蓬勃发展。
真正对小说产生推波助澜的作用的是五四运动爆发后新文学理论的探讨、外国小说理论与创作的推介,这给现代中国小说创作指引方向。而一群小说家如鲁迅、叶绍钧、郁达夫等发表自己的创作之外,还发起组织文学团体,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太阳社等,并创办多种类型的文艺刊物,如《小说月报》、《文学旬刊》、《创造周报》、《创造月刊》等。这些作家从文学理论、创作实践、推展活动方面使现代小说得以蓬勃发展,从而确立了小说在现代文坛的重要地位。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翻天覆地的变革,它使中国现代小说从内容到形式都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二、 现代白话小说的发展概况与特色
中国小说的发展迟缓,唐朝时才出现具备小说条件的传奇,小说一直到明清两代才发展起来。虽说明清两代的小说已用白话创作,但真正的白话小说要到二十世纪初才出现。
现代华文白话小说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五四运动的小说开展期(1918年至1936年)
自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杂志发表《狂人日记》后,立刻引起文坛的注意,跟着叶绍钧、冰心、郁达夫等都纷纷发表作品。这时期的作品以短篇小说为主,内容有明显的反封建意识,题材主要集中在父子之间的冲突、男女之间的恋情、婚姻问题、青年的苦闷、对人生的探索和对乡土的眷恋等。1925年之后才出现了长篇小说,作家的数量增加,取材也比以前广阔,如通过写农村改革,写知识分子、资本家和城市小人物的遭遇,来抨击当时社会的不合理现象。五四后期的小说家如茅盾、巴金、老舍等已慢慢从前期的着重小说的社会功能转而重视人物的塑造、描写手法的多样化呈现方式。
2. 抗战时期的小说拓展期(1937年至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