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仲永》教案7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23、伤仲永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弄清其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2、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掌握积累文言词汇。
3、学习文中采用的先扬后抑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掌握积累文言词汇。
2、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方仲永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勤学”的故事。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弄清楚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弄清其才能衰退的主要原因。
2、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掌握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导入
假如你是天才儿童的话,你会怎样利用你的才能呢?(学生自由谈论),现在我们一起看看方仲永究竟是一个怎样得人?
2、作家介绍
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新法迭遭阻碍。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韩愈(唐)、柳宗元(唐)、王安石、曾巩、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再放朗读全文的录音,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学生结合上、下文和文中注释,疏通文义,提出疑问,弄清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的过程及衰退的原因。
重点词句:
世隶耕:属于。
未尝识书具:曾经。
父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动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