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教学设计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2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3 9:48: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0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市三中 包建武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通过环境气氛以及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等描写表达人物情感、突出课文主题的写法。
2、找出有关小弗郎士心理变化的词语,理清其思想感情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其变化原因。
   3.精读24-29节,通过对韩麦尔先生语言、动作的分析体验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情感。
【教学过程】课前播放《马赛曲》,营造哀沉、悲壮的气氛。
一、导入
老师扮演韩麦尔先生,一学生扮演小弗郎士表演“迟到”一场(略)
师:同学们,我和周强分别扮演了小说《最后一课》中的哪两个人物?      
生: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学生上黑板写人物名字。
师:这篇小说是法国作家都德在1872年即普法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写成的。自1913年被介绍到中国以来已经九十多年了,它整整影响了我们好几代人。不知有多少人读完这篇小说后,为之动容,为之痛哭。那么为什么它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呢?为什么它会成为万千读者回味无穷的经典作品呢?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小说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情感,小说人物的心中激荡着一种情感,这种情感能将千万颗心紧紧团结在一起,成为一股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同学们用心学习,用心体会。
二、研读
1、熟悉课文。请学生根据课件提示的画面复述课文。复述分四个画面: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经过、宣布下课。在学生复述过程中,教师相机写下表现小弗郎士心理活动的词语:吃惊 诧异 难过 懊悔
2、自学思疑。(1)最后一课与平时上课情景有怎样的不同?(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3)这种变化是什么原因促使的?韩麦尔先生的哪些语言最使你感动?请你说说理由。
三、析疑
(一)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解决以上问题。师结合多媒体课件指导、
答:(1)(2)略(3)首先是普法战争。国家主权的丧失、民族语言的被剥夺。对于一个跟我们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生活对他来说本来很正常,痛苦的事该由大人去承担,现在却要他过早地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这不禁让我们感到很痛心。除了以上原因,还有就是韩麦尔先生言行的影响。韩麦尔先生的语言主要集中在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