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610字。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学案
【课程标准】
概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课标解读】
应把握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背景、过程、方针和意义影响;把握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与教训;把握中共八大的背景、内容与意义影响;把握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八大二次全会总路线的实质与危害。简单了解“文革”期间国民经济曲折发展的概况。
【考试大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知识梳理】
一、实践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
1.背景: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建设提上日程。1953年,中共中央在 中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主张。
2. 路线:要求在实现 的过程中,完成对 、 和 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3.方针:优先发展 ,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实施: 年,国家开始实施“一五”计划, 年,“一五”计划提前完成。
5.成就:到 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初步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中西部地区也新建了钢铁、煤炭、电力等工业设施,初步形成了合理的 , 由此展开。
(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了适应 的要求,早日建成 。
2.过程:
农业:1953年,全国各地试办以 、 为特征的 。
1955年,颁布《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全国兴起了兴办 的高潮。
手工业; 年,全国开始试办 。
资本主义工商业:国家采取 、 和 的策略,运用 、
和 等形式,将其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创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的政策。
4.意义:到 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在中国基本确立,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50到70年代的探索和失误
1.成功的探索:
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②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③1956年,中共八大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指出,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中国尽快地从 变为 。
④1960年冬,提出“ 、 、 、 ”的八字方针,调整失衡的国民经济。
2.探索中的失误:
①1958年,中共八届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②1958年,发动了以大炼钢铁为中心的“ ”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③1958年,发动的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 运动,变革生产关系超越了当时的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