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21张,另有教案。
历史公开课教案(详案)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 曾建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记住三大战役的名称、参战部队、战果及意义;掌握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时间和意义;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看图说史,培养学生阅读历史地图和运用历史地图的能力;通过讨论人民解放军迅速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讨论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原因,使学生认识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大战役、渡江战役 难点:人民解放军迅速取得胜利的原因。
三、教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方法:教师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分配
导入:
播放图片:《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标志着国民党在大陆22年的反动统治覆灭了。国民党反动统治是怎样灭亡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第18课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
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教师提出学习问题:本目为阅读内容,重点引导分析解放区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关系。
问题1.解放区是怎样进行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
课件展示图片:关于土改后农民积极支援前线的图片
二、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
此内容课文安排在第一子目“解放区的土地改革”部分,不太合理,可以单独列子目标题。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解答问题:
1.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有哪些?
2.这些运动的高涨有什么重要影响?
教师过渡:引导学生区别中共与国民党的最大不同之处?
中共人民解放战争得到人民积极支援,终将胜利;
国民党内战和黑暗统治遭到人民反抗,终将失败。
三、战略决战——三大战役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节课知识:用动态板书演绎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形势:
1946年内战全面爆发(人民解放战争开始)→ 战略防御(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进攻(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开始全国性的反攻。
教师引导:到1948年初,战争形势又有新的发展。当时敌我力量对比如何呢?
学生读地图(略):我军力量上升到280多万,敌人兵力急剧减少,主要收缩到沈阳、北平、徐州等战略要地。决战的时刻到来了。那我们应先从哪里突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