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470字。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教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
本课的教学是对学生前两节课学习内容的一个提升和总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对近代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从思想上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从发展趋势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
从中国历史上作用来说本节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民国时期的历史对今天的改革和建设也有同样的参考价值。
2、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标的三维分解:
知识与技能: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
过程与方法:运用图片的能力,加强定量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民族资本家的创业过程中感受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风貌。
设计思想:参照最新颁布的《教学要求》,从课程标准出发,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的回答有梯度。
设计思想:学习目标就是方向,目标就是动力。制定的目标,既要切实可行,又要使学生感到跳一下能摸得着。
3、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历史史实中得出中国资本主义的地位和历史命运。
难点:“以图阅史”的能力,“古为今用”的能力,
如何通过历史事实来评价秦始皇以达到张扬学生的个性。
二、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高一必修一历史的学习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部分历史能力,但是由于高一学习的学科多,所以对历史能力还需要加强,尤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本节课可以着重培养其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
三、教学理念与教法
理念:建构主义、人格教育。
教法:自主、探究学习法
四、整体设计的思路:
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思维发展过程为线索,设计教学流程如下:
感受历史 内化历史 运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