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民”非彼“民”——《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苏教版 / 高中教案 / 必修四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11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7 0:07:11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360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3430字。
此“民”非彼“民”——《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浙江省青田中学 杨仕威
  一、教学设想
  《寡人之于国也》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的一篇课文,集中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作为儒家思想千年亚圣的孟子,其言辞更多体现了“经世济民”的社会立场,闪烁着圣哲思想的光辉与博大的仁爱。教学这类文章要让学生感受并体会到古圣人那颗炽热的心与照耀夜空的灵魂。也就是说,文言文教学应该把教学“文言”作为基础手段,把文化渗透作为终极关怀。“文言”与“文化”不可背道而驰,顾此失彼,断不可把“文言”与“文化”剥离为两张皮,二者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
  1.落实“加”“鼓”“直”“王”等文言实词与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
  2.通过比较梁惠王与孟子对“民”认识的不同,基本把握孟子的“经世济民”思想。
  三、教学流程
  (一)预习指导
  1.给下列字注音。
  (1)王好(  )战
  (2)谷不可胜(  )食也
  (3)数罟(  )不入洿池
  (4)五十者可以衣( )帛矣
  (5)谨庠( )序之教
  (6)然而不王(  )者,未之有也
  2.熟读课文,基本理解课文的意思。
  (二)导入课文
  直接导入,读课文标题。这不是一句完整的话,完整的是课文第一句“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你从中读出了怎样的语气?(从语气助词“也”以及句末连续运用的三个虚词“焉”“耳”“矣”中可以读出梁惠王:①充满疑问与遗憾;②自我满意感。)梁惠王所做的一切最终如何呢?(“民不加多”)
  (三)一读课文,辨“民”义(探讨梁惠王与孟子观点分歧的根本所在)
  1.理解梁惠王心中的“民”
  讨论一:如果你是当时的“民”,你会依附于梁惠王吗?为什么?
  明确:不会。因为:第一,“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意味着人民生活不安定。第二,“王好战”,意味着社会动荡不安。第三,“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意味着社会不解困济贫,人民忧患不安。
  讨论二:梁惠王喜欢的“民”一般属于哪一年龄层次?为什么?
  明确:梁惠王喜欢的是青壮年,因为他“好战”。“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这两句话值得我们思考:“河内”闹饥荒,把“民”移到“河东”,为什么还要把一些粮食移到“河内”呢?这说明“河内”还有一部分人需要粮食吃,他们会是哪一部分人呢?“王好战”,梁惠王看中的自然是青壮年。青壮年需要移到粮食充足的地方,留在饥荒之地的只可能是老人和孩子。朱熹说:“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