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690字。
《泪珠与珍珠》教案
克拉玛依市高级中学 唐波
一、目标依据
1、学情简析:
高二学生具有一定的散文阅读与鉴赏能力,能够读出散文中的大致情感,能够揣摩其中的基本意思。他们也有过自己的流泪的体验,但是17年的生活经历并不一定能让他们很好地体味眼泪的真正含义,特别是琦君在本文中提到的“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深层含义。生活经历的匮乏导致对这篇文章理解的差异,学生可能只能够单纯地领悟其间的苦痛,因此要引导学生理解“泪珠”背后的承担与包容,让学生懂得只有承担了生命中的苦痛的泪水才最具价值,才能够成为我们心目中弥足珍贵的珍珠。
2、课文简析:
琦君的《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哲理味很浓的散文。文章由作者读书时对包含“泪珠”的诗句的喜爱到饱经忧患之后对于“泪珠”的真切理解,以独到的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生命历程中流下的承担苦难、包容痛苦、战胜苦难的弥足珍贵的“泪珠”,正因为这样的“泪珠”,让我们能够在前行中“愈益清明”,我们的心也“愈益温厚”。这样的泪珠不正是我们心灵深处的珍珠么?学习这篇文章主要把握“泪珠”与“珍珠”的内在联系——都是苦难的结晶。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找出课文中泪珠的例子及这些例子的含义,通过综合分析,讨论,领悟只有“承担苦难”、“包容痛苦”才能够明哀痛,饱经忧患之后才懂得珍惜,才懂感恩的道理。教学过程中应从小处着眼,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看得透彻”,才能够“悟得深沉”,才能够把握作者这篇珍珠般“泪珠”的深层次的含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体会作者对珍珠似的泪珠的独特理解;领悟泪珠转变为珍珠的内在动力;通过关键语句的把握,领悟作者“经忧患,明苦痛,懂珍惜,知感恩”的潜在道理。
2、过程与方法:
品读与思辨中提炼、整合信息,领悟作者的真实写作意图和深层次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眼因多流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的情感价值;体会承担苦难的伟大,包容一切的博大;明苦痛、知感恩的人生价值取向。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泪珠与珍珠的内在联系,领悟只有“承担苦难”、“包容痛苦”才能够明哀痛,饱经忧患之后才懂得珍惜,才懂感恩的道理。
四、教学策略:
教师引导与学生感知相结合;品读、感悟、讨论、思辨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相结合。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1、导入:
生活中我们都曾经有过流泪的体验,泪水承载了我们人生过程中的欢喜、悲伤、忧愁和痛苦。然而泪水对我们来说不仅仅是情感的宣泄,泪水还陪伴我们成长,成为我们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一剂良药。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琦君眼中的“泪珠”与“珍珠”。(板书课题)
2、课前回顾:
泪珠在常人眼里就是脆弱的催生物,很多人不敢谈及自己流泪的原因。但是我们这学期学过的诗词中就有很多谈到泪水的句子,请大家回忆并找出这些句子。(学生回忆并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