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1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
语文学科 初一备课组 刘振华
一、 教学目标:
1、理解、积累“训诫、迂回、嶙峋、啜泣”等词语。
2、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3、理解作者从脱险经历中感悟到的生活哲理。
4、学习这种哲理来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的能力。
二、 重点、难点:
1、 重点:
(1)仔细阅读,复述故事情节
(2)探究文中“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含义
2、 难点: 研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生活哲理之后,从友情、亲情等多角度引导,让学生得到新的启示
三、 教法、学法:
1、 教法:研讨式、启发式、情感式教学
2、 学法:多角度探究、创造性阅读
四、课时:二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语
1945年1月在英国的某个空军基地,一个上尉要求驾驶着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去德国本土完成侦察任务,他告诉自己保持航向飞二十分钟就可飞过荷兰的素汶岛这不难办到,就用这种方法他飞过了荷兰飞到了德国完成了任务,当他受到嘉奖时,他说这得归功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大家猜这个人是谁,他有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2、字词教学(听录音将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划出来,投影仪出示练习)
训诫(jiè):告诫,教导。 嶙(lín)峋(xún):形容人瘦削。
迂(yū)回:回旋,环绕。 啜(chuò)泣:抽噎,抽抽搭搭的哭。
纳(nà)罕:惊奇,诧异。 小心翼翼:谨慎,严肃。
灰心丧气:(因遭到困难、失败)而意志消沉。 着(zhuó)眼
耸(sǒng)立 屡(lǚ)次
3、跳读课文并思考问题(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等)
以问题为线索,复述故事情节
(1)请大家找出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五十七年前七月的一个闷热的日子,费城,我和五个小男孩, 因为玩弹子玩厌了,想找新的花样来玩)
(2)我爬岩石架时的状态是怎样的?(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3)我在爬山的中间遇到了什么困难?为什么我不能象别人那样爬上崖顶?又是怎样脱险的?脱险之后我有什么感觉?(没法爬下去,更没法爬上崖顶;我一直有病,守着不要冒险的训诫;在父亲的指导下一步一步爬下悬崖;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
4、概述故事情节(请一个同学讲冒险部分,一个同学讲脱险部分)
五十七年前,费城七月一个闷热的日子,我的五个同伴因为玩弹子玩厌了,就想出爬悬崖的新花样来玩,那是大约二十米高的一堵垂直的峭壁,在好朋友杰利的鼓动下,我战战兢兢的爬上了七米多高的岩石架,就再也不敢爬了,同伴不顾我的哀求将我丢下下山回家了,直到天上出现星星我仍然不敢动,这时杰利带着父亲来了,在父亲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教导下,我慢慢爬下悬崖,终于成功脱险。
5、课文主旨探究:
(1) 找出作者从这段经历中得到的人生哲理的段落并齐读(最后一段)
(2) 这里的悬崖也就可以认为是什么的象征?“走一步,再走一步”也就是什么意思了?应如何理解“走一步,再走一步”所含的人生哲理?(困难;将困难化整为零,变为一个一个小困难来逐个解决;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一个认真的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3) 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这样会丧失信心而变得沮丧,困难更显得无法克服)
(4) 得到的启示是:生活需要感悟,善于感悟,可以使人聪明起来,积累经验,不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