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情表》教案1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四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9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1 18:3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2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陈情表》详细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结构思路的缜密、严谨和语言表达的委婉、畅达。
2:体会文章深挚朴实的感情色彩,理解“忠”“孝”的含义。
3:背诵全文。
4、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教学重难点
1:在吟诵中解读作者的“情”字,体会本文悲恻动人的原因。
2:把握本文陈述的层次及语言特色,体会情之深,理之透。
3:在较短时间内把握文意且背诵全文;对“忠”“孝”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
教学方法: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讨论和练习。
媒体设计:投影或多媒体展示部分提示语句,以及结构框架,为加强理解、识记之用。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中华民族有很多传统的美德,譬如勤劳、善良等,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孝”字。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下面我们就来看以孝而著称的《陈情表》。 
二、关于“孝廉”与“察举制度”
《陈情表》中有“前大守宗臣逵察臣孝廉”一句,意思是“从前太守名逵的考察和推举我为孝康”。那么,什么叫“察”?谁有资格可以荐举?“孝廉”又是什么官职?
“察”指的是“察举”,这是汉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由丞相、列侯、刺史、郡守、国相等高级官吏作为推荐人,向中央政府荐举品行端正的人去做官。又根据被荐举者的个人情况(品行、才能)分别给予各种科目的名称,如孝(孝子)、廉(廉洁)、贤良方正(品行端正)、贤良文学(才能优异)、秀才等。这是西汉时期做官的一条重要途径。想做官的往往求人荐举,实际上被荐举的人中不少人是由世家大族互相吹捧、弄虚作假产生的,并不一定有真才实学。当时有民谣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秀才不识字。孝子赶出爹,民谣是对这种察举制度的莫大讽刺。
到了东汉时期,察举制度有了重大改革,首先规定被荐举的人一定要年满四十岁,二是被荐举的人要经过考试后才能做官,三是规定郡守和国相按二十万人口选举一人的比例,每年荐举孝廉(这时候两科合并了)若干人到朝廷参加考试,及格者方能授予官职。这已经有点像后来的科举制度了。
到晋时,仍保留汉代的这种察举制,但办法和名额已不尽相同了。
三、解题:本文的题目是《陈情表》,“陈”是什么呢?“表”是什么呢?“情”又是什么呢?
“陈”是陈述的意思,表,是一种体,一种奏章,是古代臣子向皇帝陈述己见的一种奏章(如《出师表》)。情:1情况(事实); 2衷情(孝情、忠情); 3情理(忠孝之道)。(投影)
四、研习课文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

推荐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