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教案8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5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10/3/16 10:02:26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66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约2060字。  《故都的秋》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  林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的写作特点。
  2、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会作者赞美北方秋景的深刻内涵。
  3、通过本文与老舍《想北平》的比较,初步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之秋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人颂秋、悲秋的诗词名句→学生对“秋”的感受?→郁达夫《故都的秋》
  二、课文研读
  1、本文描写了“故都的秋”的几个画面?
  久违故都品秋花      槐树落蕊知秋至      秋蝉处处低吟唱
  秋雨过后人叹凉      枣儿微黄是清秋
  2、作家描绘上述景致,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既不按时间顺序、也不按空间顺序,是无序的,各种景致的排列顺序并不必然。体现了散文特点:形散神聚。→“神”何在?
  3、作家写北国的秋天,为何不写湖光山色的颐和园,不写负有盛名的香山红叶,而独独选用冷色调,描绘最最平常的景致呢?
  插入: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郁达夫3岁丧父,早年留学日本,10年的海外生涯又使他饱受屈辱,这就形成了他抑郁、善感的气质,在他的一些作品,如处女作《沉沦》,既有反帝爱国的热情,也有孤独、颓废的情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国难当头,此时,他的老母亲又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国恨家愁之中。本文写于1934年,是作家因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政治迫害(反动派杀害“左联”柔石等五为青年之后,又向郁达夫发出了警告)而由上海移居杭州的第二年,这次移居,成了他自己所说的“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的转折点,他心中有深深的悲凉、寂寞之感,企图从山水自然中寻求一丝解脱,去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他认为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