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教案14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七年级下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4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5/3/22 8:05: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2 总计:208
  • 下载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22、短文两篇               
《爱莲说》教案
东绛实验学校  邵晓东
教学目的
  一、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言简意丰、文笔多变的写法。
  二、掌握“蕃”“染”“植”“鲜”等词的意义,辨识“之”“焉”的不同用法。
  三、学习莲花的高洁品格,培养“出淤泥而不染”的良好的道德情操。
  教学设想
  一、本文的教学重点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难点是正衬和反衬的理解。
  二、课文篇幅短小,文字浅易,句式整齐,语言优美,宜加强朗读,做到当堂背诵。
  三、课前准备好莲花(包括莲、藕)的彩色挂图,让学生在得到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导入课文,有利于理解课文。(如有配合课文的录像片更好,用法则须另外设计。)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出示挂图,提问:这是什么花?大家喜欢不喜欢这种花?为什么?(根据回答情况适当引导。)莲花是一种姿态优美品性高洁的花,因此深得人们喜爱。它很早就出现在我国文人的笔下。在他们的作品中,莲花或与天真纯洁的少女结下不解之缘,或被用作清高脱俗品格的象征,或被赞为百美并陈、无私奉献的化身。可以这样说,对莲的喜爱,已成为我国人民的一种文化心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宋朝哲学家周敦颐的名篇《爱莲说》,看他是怎样赞美莲花并表达自己的喜爱之情的。
  解释:“说”是古文的一种文体。
  二、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分读后集体朗读。
  三、读讲课文。
  1.让学生对照注释,疏通课文。稍作准备后指名学生讲述第1段意思。
  教师讲评,强调实词“蕃”、“染”、“植”的意义,要求同样以“沾染”为意,说出一个带“染”字的成语。(答:一尘不染。)
  板书归纳“之”的不同用法:

  提问:作者赞美莲的这些句子包含了莲的 哪几方面的特点?
  讨论后归纳:不同流合污,不妖艳媚俗,刚正不阿,傲然坚贞。
  齐读第1段,试将赞美莲的句子背出来。
  2.读讲第2段。
  学生阅读后提问:这一段写了几层意思?
  明确:两层,第一层,是作者对三种花的评价;第二层,是作者的感慨。
  提问:两个层次的句式分别有什么特点?
  明确:第一层三个并列分句,句末都有一个“也”字,这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句式,句末的“也”是帮助表示判断的语气词。这种句子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呀……”的形式,“也”等于“呀”表示感叹。
  第二层,句式基本相同,但语气各不相同:第一句陈述,第二句设问,第三句感叹。想一想:这三个句子作者用不同语气来表达,其中有什么道理?
  分析:第一句表明像陶渊明那样爱菊花的人不多,语气比较平稳,所以用陈述。第二句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所以用问句形式加强语气。第三句是说爱牡丹的人很多,言下之意是说世上追求富贵的人多,这里隐含着作者对当时不正世风的批判,感情强烈,所以要用感叹语气。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