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教学设计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邓稼先》教学设计
重庆市永川北山中学校
王 霞
一. 课型定位——朗读感悟式
二. 教材及教学对象分析
1. 这是一篇由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扬振宁先生撰写的回忆性散文,这是一篇荡气回肠的元勋颂,一曲情文并茂的知己歌。作者用史诗般的笔调将“两弹元勋”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卓越的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来描写、展示、评论,有力地突出了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之旅和对中华民族做出的伟大贡献。
2. 本文可以挖掘的方面很多,但其语言美、意境美、结构美人所共知,因而教学时从美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感知人物形象应是可行的。
3. 初一学生对现代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且本文的内容相对较难,完全可以通过反复朗读感悟其美的所在,进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对人物的理解和对作者的情感的把握。
三. 教学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
2. 知识能力目标:揣摩语言特色,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培养概括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过程方法目标:指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体会作品的语言、主旨等。并将发现阅读法运用与今后的阅读中。
四. 教学重点
1. 学习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感情。体会并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 以发现阅读法加深课文的理解,通过理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 教学难点
掌握发现阅读的方法和技巧,提高阅读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六. 教学方式
声画同步,视听一体,营造愤懑、严肃的氛围,师生共同进入意境。
七. 教 法
指导品读、发现美点,引导品味
八. 学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