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空中楼阁》教案28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一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5 21:41: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4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我的空中楼阁》教案

执教:伊犁英才学校 卢冬
时间:2004年10月12日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体味蕴含于景物之中的作者的“情志”,在自己心中建立积极的“小屋” 。
2、学习文中多角度描写的方法及初步感知优美诗化的语言,尝试艺术地介绍自己的“小屋”。
教学重点:
体味文中立体多角度变化的描写。
教学难点:
把握字里行间蕴涵的作者的感情。
教学步骤:
序曲:
激趣导入:
1、同学们,假如你有足够的钱,你会把房子盖在哪里?为什么?
(师总结:刚才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我想,每个人心目中都会有向往已久的房子,我们暂且称它为小屋吧,温馨点。这小屋它可能在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畔,在徐志摩的康桥边,也可能有在郑愁予达达的马蹄走过的江南小镇,在舒婷浪漫的橡树林里,在狄金森充满诱惑的篱笆下。这小屋也许像海子的房子那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在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或者干脆就是一间陋室。这小屋是我们心灵的港湾,是我们精神的家园,选择什么样的小屋,往往能看出我们什么样的性情和志趣。那么,今天,我们来看看作家李乐薇她心目中的小屋吧,看看作者又是如何介绍自己的小屋的的呢?)

屏显:空中楼阁

追问:“空中楼阁”,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折射而出现的虚幻的楼台景物,后多比喻虚构的事物或脱离实际的理论、计划等。这里作者的小屋真是建筑在空中的楼台吗?
(学生回答:不是。)
追问:那又是建在什么地方呢?书上是怎么说的?
(学生看书回答,在山上)
启发:为更加明白和具体,我们根据文意给它换一个的同义词

屏显:山上小屋

第一板块:研究作者如何写小屋
激趣提问:
1、如果我想了解的小屋(或书房或卧室)你打算如何介绍和描叙你自己的小屋?
     (随机询问身边学生)
2、恩,这节课我们不妨看看作者李乐薇是如何介绍的。(看投影)这里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小屋”,那么请问文章是以直接写小屋本身为主要内容吗?如果不是,那又是怎么写的?
(学生默读2分钟)
师:都看好了吧?现在,下面哪位同学回答我刚才的问题?
(请同学回答)(约两分钟)
总结:本文并非主要描写“小屋”本身的构造、形态、功用,而是将周围的环境好好渲染了一番,具体写到哪些周围的环境和景物?(提问)
(小屋与山,1——3节;小屋与树,4——8节;-----在点缀与掩映之间。
小屋的领土、领空,9节;小屋的“花园”,10节;-----在有限与无限之间。
小屋的空气,光线,11—12;-----在科学与浪漫之间;
小屋的山路、山坡,13—14;-----在快乐与幸福之间;
夜晚的小屋,15;-----在现实与虚无之间。
自然的小屋,16—18;-----在天然与“真意”之间。
提问:
3、记得苏轼曾经评价王维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里也是“文中有画”哦,在这里,作者仿佛是以小屋为焦点,为我们拍摄出一幅又一幅的画面,他这个拍角角度是单一的吗?有没有顺序的?大家互相讨论一下,说说角度问题,然后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生讨论,3分钟)
追问:(1)好,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好吗?我们先从视觉角度来说,有哪些呢?
(有山下远观、山上近看、左顾、右盼、仰视、俯瞰。)
[小结]:也就是说,近处看看,远处望望,上面看看,下面看看,左面看看,右面看看。
追问:(2)我们再看看“立足点”,也就是说看看作者到底是站在哪里来拍摄这些图片的?大家找出相应的句子。
(各找出相应句子)
作者先站在屋外拍,后来站在屋内看----是里面看看,外面看看,也就是有屋外对小屋的描写,也有屋内对屋外的捕捉,
追问:(3)以上所说都是空间角度,还有没有其他角度?
(还有时间上的变化,有白天所见,有夜晚所观)
(师生各找出相应句子并朗读)
屏显:(两幅立足点不同的示意图)

[小结]: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如一首流行歌曲唱的“上看下看——”我们今天把它改动一下,叫“里看外看,上看下看,我山上的小屋真不简单”!作者写法多高明,想象力多丰富啊,这种多角度写法对我们写作是不是有所启发呢?
追问:(4)(追问前面那位学生)如果你现在再要向我描叙你的小屋,有办法了吗?

[启发]:是啊,我记得平时叫同学们作文的时候,同学们总说自己无话可说,往往达不到作文字数的要求。作者这种写法对我们是不是有所启发呢?我们也可以多角度去思考问题,比如写景状物,远近高低各不同写出立体感;比如写人物,多角度去刻画人物,人物性格将更丰富;比如写事件,能写出事件的波澜起伏,同样,

第二板块:研究小屋及小屋的主人
提问:
 1、刚才我们研究了作者是如何来介绍小屋的,那么读了课文你借用原文中的词句来说说小屋的特点到底是什么吗?
  (学生继续读课文,寻找)
  (明确:小巧、别致、安静、独立)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

本月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