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最先与最后》教案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36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17 16:31:00
  • 资源来源: 会员转发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85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最 先 与 最 后
教学目标:
1、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2、理解本文一步步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
3、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预习要求:
1.回忆学过的鲁迅杂文。
2.词语解释:
   处世金针:指做人的诀窍。
   作鸟兽散:如同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如入无人之境:所向无敌的意思。
   土崩瓦解:形容崩坏之彻底与迅速。
   自知之明:透彻了解自己的能力。
3.质疑(质疑条写上学号后交语文课代表)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并导入
  1.回忆《论雷锋塔的倒掉》、《白莽作<孩儿塔>序》等鲁迅杂文的大体内容,小结:杂文有一种常见的写法,就是以某个话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本文以赛马为话题,引出的议题是对某些中国人处世态度的议论,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态度?
  2.介绍学生质疑(分整体、段落、词句三个层次介绍)
  注意肯定同学的积极思考。提示:要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年代,要细细咀嚼有关词句。

二.阅读理解
  1. 朗读正音
  2.阅读思考(教师用小黑板出示思考题)
  (1)中国人对“最先”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2)中国人对“最后”的态度是什么?具体表现?心理依据?
  (3)鲁迅先生认为这种民族心态造成了什么结果?
  学生默读、在书上勾画,然后分小组讨论,在课堂上交流。
教师小结讨论情况:从板书中我们可以了解作者的大体思路,即列举出某些中国人的处世态度,批判其“怕出头”、“缺韧性”
的劣根性,并分析其危害,用意是很深刻的。

态度 具体表现 结果
对“最先”怕 “不为戎首”“不为祸始"“不为福先”(怕出头)见危机作鸟兽散, 社会“不容易有改革”国民 “日见其卑怯”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