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克隆》课堂实录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奇妙的克隆(教学实录)
一、教学设想:
1、 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提前布置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养成收集信息、筛选信息、利用信息的学习习惯。
2、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人文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科学的发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情感以及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3、 利用收集的有关克隆资料展开辩论,培养学生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中,参与讨论,发表见解;耐心听,简明扼要说,通过多方评价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听话和说话习惯。
二、教学步骤:
(一)课前学习
1、 阅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障碍。
2、 查找克隆的相关资料,如文字资料、图片资料,了解什么是克隆。
3、 思考:克隆技术是否能造福人类?并查找相关资料证明你的结论。
(二)课堂教学
1、导入新课
师:假如你是足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贝多芬;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换句话,以上的梦想都只能是空想,没有实现的可能。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
(教学策略--导入语从学生平日的的兴趣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为后面的交流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2、交流查找的资料,初步了解。
师(微笑着):课前大家一定收集到很多有关克隆的资料,谁愿意来说说我们身边
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学生激动地争先恐后地举手)
生:我知道具有克隆能力的动植物有:土豆、蚯蚓、桑树,丝瓜藤。
生:水母,水母在遭到伤害后,伤口会自动补好。
生:吊兰。
生:章鱼的触手可以再生。
生:龙虾的大钳子掉了 ,还会再长出来。
生:还有秋海棠、富贵竹,它们插枝即活。
生:壁虎。它遇到危险时,就将自己的尾巴断掉,然后再长出来。
生:还有海参、仙人掌。
(还有学生想要说)
师:(微笑)我知道还有很多,就不一一说了。你们能不能找出这些天生具有克隆本领的动植物的共同点,用自己的话说说克隆是什么?
生:(齐声)不由生殖细胞结合产生的后代。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一部分,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