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教案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杜甫豪情壮志以及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2、知识与技能: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过程与方法:熟读背诵这三首诗。
重点、难点:把握每一首诗的思想情感以及杜甫创作风格的转变。
《望岳》
一、直接导入后介绍作者:
学生介绍后老师补充: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为我们留下了1400多首诗歌,这些诗歌像一面镜子,广泛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由盛到衰的真实的历史面貌。自唐以来,他的诗歌就被公认为“诗史”,诗人本人也被看作一代诗宗,被尊为“诗圣”。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诗中自称少陵野老,后人称他杜少陵。出生于一个“奉儒守官”的家庭。祖父杜审言是唐代初期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做过奉天县令。这样的家庭给里他一定的文化熏陶。杜甫的经历可分为四个时期:(一)读书和游历阶段;(二)长安十年时期;(三)乱战流离时期;(四)漂泊西南时期。(见参考书)
(提示:入蜀阶段的经历可不讲,留待以后介绍;主要讲安史之乱以后,20岁以前的经历不必讲;困居长安十年可略讲。)
二、朗读诗歌
为学生正音后,要求学生反复朗读。
三、分析诗歌。
1、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诗中句句都是写“望”字,只是望的角度不同,有远有近,有虚有实。根据“望”字把课文分为两层。
第一层(前两联):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第二层(后两联):写了泰山实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2、逐句诠释 :
(1)“岱宗”两句:
“岱宗夫如何?”主要写什么?(写乍看到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么样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的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称,因居五岳直首,故尊为“带宗”。)“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明,也更强烈。)
“齐鲁青未了”是什么意思?(无论从北或是从南看,泰山是看不完的。这是作者经过一番揣摩后得到的答案,真是惊人的句子。它既不抽象地说泰山山高,也不用像谢灵运〈泰山吟〉中“崔萃刺云天”这样一般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望的角度?(远望)
(2)“造化”两句:
试联系前面一句说说“造化钟神秀”是什么意思呢?(“神秀”,指英灵之气,神气和秀丽。泰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