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求知》教案4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8 论求知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知识的价值,懂得求知应有的正确态度与方法。
(2)分析课文思路,了解课文的议论特色。
(3)本文语言精练,论述的范围广泛,学习时要抓住课文的特点,逐句体会,理解其深刻涵义,找出精彩的警句。
(4)学习本文以比喻论证为主,兼用其它论证方法的灵活多样的写法。
(5)体会比喻论证的作用。
核心知识
文体知识
1.题解:本文选自《培根论人生》,有改动。有的译本写作“谈读书”。
2.文体:随笔。
3.作者: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政治家、哲学家、语言大师,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人。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他出身于伦敦一个贵族家庭。其父尼古拉·培根是伊丽莎白女王的掌玺大臣。培根少年时即已才华出众。12岁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15岁作为英国大使的随员到法国工作。1582年成为律师,1607年任副检查长,1613年任总检查长,1617年任掌玺大臣,1618年被加封为大法官。在历史上,除了培根,很少有哲学家曾担任这么高的官职的。1621年以后因受贿被解职。此后培根脱离了政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著述。1621年以后因受贿被解职。此后培根脱离了政治,专心从事学术研究与著述。他的主要著作有:《新大西岛》、《伟大的复兴》、《论说随笔文集》、《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等。
预习指导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明确要点。
先让学生借助“自读提示”,各自朗读全文,然后按小组讨论后集中意见,来回答问题,最后经老师引导并修正后,采用投影等手段明确问题。
1.文章思路提示:
首先提出正确对待求知,然后重点论述怎样对待求知,最后从知识能对人的能力和精神面貌产生影响这一角度鼓舞人们去求知。
2.阅读要点:
根据课文思路,文章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各部分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
本文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找出来,说说它的作用。
本文有哪些警句名言,用曲线把它们划出来,认真诵读、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