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说课)教案8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着眼素质、培养能力
阿长与《山海经》说案
皖肥西丙南中学 张小军
阿长与《山海经》是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二单元第一课,是新增的讲读课文。
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记实性文章。它几乎是按生活的原样,真实而亲切地再现了鲁迅童年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在鲁迅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是有影响的人物,她饶舌、多事、有许多繁文缛节,但又爽朗、热情、乐于帮助别人,有着淳朴、宽厚、仁慈的美德,作者通过儿时往事的回忆,表达了对这样一个劳动妇女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新编初中语文第三册阅读共6个单元30篇课文,其中教读课文15课。教材要求:每课一般用2—3课时。课文前面有提示,后面有练习。预习提示或者提供背景材料,或者针对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同时提出一些字词,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去理解和掌握。练习的意图分别为: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课文,学习课文的精妙之处,通过动口动手来应用课文中学到的东西,通过联想、比较等进行扩展阅读。阿长与《山海经》的课前预习提示和课后练习就充分体现了编者的这一意图。根据上述意图,确定:
文章的学习重点
除字、词外,还应掌握:
1、学习通过几件事表现人物品格、风貌的写法
2、围绕中心选择恰当的材料来表现人物,材料选择合理,详略得当
3、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字词的含义,表达对长妈妈的怀念与尊敬
再说教学对象学生,由于在初一年级的记叙文学习中就接触了“状物、叙事、写人”的方法;学习了理清故事的主要情节和人物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的手法;学习过通过几件事来表现人物的写法-------总之,具备了学习记叙文的一定基础。再加上本篇文章写的是鲁迅童年的家庭生活,十分富有生活情趣,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因此,无论成绩好坏的学生,只要教师引导、启发得当,他们都有兴趣去阅读探讨,在阅读探讨中,学到写人叙事抒怀的方法,获得能力。
根据上述情况,我采用的教法是讨论法。
理由有三:
其一、讲授法是单向信息流动,谈话法是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比讲授法好。而讨论法是老师学生相互提问,师生共同参与讨论,信息流动是多向的。
其二、因为初中语文新大纲十分注重健全人格的教育,把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作为语文教育的一个出发点和归宿。在“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并将这一教育理念形成血脉,渗透于各章节里。大纲还针对现行教学中照标准思维,照标准作答,规定了这样就只能这样,尽管那样也行而决不做另一种选择的时弊,在教学方式上提出“要提倡灵活多样”,“尤其启发式和讨论式,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其三、进行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时代的要求。讨论法可以让学生通过感悟,通过归纳,获得能力。
教学步骤: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在初一年级我们学过的文章《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吗?里面有个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这个长妈妈在鲁迅先生的文章里多次提到,鲁迅先生还专门为她写了一篇文章,即本文。在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中,长妈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物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有全面的介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