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1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6620字。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学案
基础梳理:
一、农业的起源
1.出现:上古时代,从 (1) 经济向 (2) 经济发展,形成原始农业。
2.地域差别: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 (3) 流域和 (4) 流域形成规模。在发
展的初期就显露出地域的差别,北方以旱地的 (5) 为主,南方以(6) 为主。
3.产业结构的特点:以 (7) 为主、 (8) 为辅是中国农业经济的
一大特色。饲养的家畜主要有 (9) 六种。
思考点拨: 十二生肖与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何关系?
探究提示:中国自夏、商、周三代就实行干支纪年法(将天干与地支相结合,用于纪年)。古人将十二地支与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相搭配,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十二生肖中的牛、马、羊、鸡、狗、猪等动物正是中国农民最常饲养的“六畜”。可见,十二生肖与中国农业文明有着紧密的联系。十二生肖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农业社会,具有明显的农业社会的特点,这些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密切,如有牛马耕田,有狗看家,有鸡报晓,有猪肉羊肉可吃,它反映了华夏先民对动物崇拜。
二、农具的进步(从耒耜到曲辕犁)
1、表现:
时间 农具发展情况
原始农业 刀耕火种,使用石、木、骨具,“耒耜”
商周 出现青铜制品,但很少用于农业
春秋 出现 (10) 农具,牛耕( (11) 时候出现,汉代普及),是我国农用动力的巨大发展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汉 犁壁、耧车(播种用)
三国 马钧改进翻车(灌溉用)
唐 (12) (标志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筒车(以水力推动;灌溉用)
2、影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巧学妙记:传统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犁牛耕。自春秋战国以来,铁犁牛耕 成为了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三、水利的兴修
1、原因:①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②生产力提高的推动。
2、概况:①内地:大禹治水传说,反映了上古先民兴修水利的艰苦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建成了芍陂、 (13) 、 (14),西汉建成 漕渠 、 (15) 。从(16) 开始,政府经常大规模治理黄河。
②边疆:西域地区最有特色的水利工程是 (17) 。
3、经验总结:我国古代总数达约370多种的家书,包含了大量关于 (18) 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