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2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750字。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教案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土地制度
【探究学习】
一、费井田,开阡陌
【自主探究】1、阅读教材第一目知识,归纳出我国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井田制
战国:土地私有制确立
【合作探究】1、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材料二: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井田的土地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由周王将全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
1、通过以上三段材料结合教材分析商周时期土地制度的特点。
特点:①一切土地名义上属于国王所有
②分为公田(贵族占有,农夫耕作,收获全部归贵族)和私田(分授劳动者,只有土地的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实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2、结合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回答这一制度是何时崩溃的,崩溃的原因及表现又是什么?
①原因:直接原因:各国的税制改革
根本原因: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的进步
表现:大量公田被抛荒:私田逐渐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贵族间争夺土地的现象频繁发生
【迁移巩固】
1、据《孟子•藤文公上》记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对这段材料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材料反映的是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B、井田制中有公田和私田之分
C、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
D、公田为贵族占有,贵族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2、对于井田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②井田制中的“私田”是劳动者的份田,有使用权,也有所有权 ③春秋时期,井田制最终崩溃 ④商鞅变法标志着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从西周时期的“溥天之下,莫非王士”到战国时代“废井田,开阡陌”,所反映的是
A.周王室的衰弱 B.井田制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