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约2180字。 《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导学案
【课标要求】
1、通过对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区域的划分以及经济中心南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战国至唐宋之际全国经济发展的动态过程。
2、重点了解经济重心转移的历史形态及其转变的历史原因。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
【自主探究1】
阅读教材并结合第11页汉代四大经济区分布图,完成下表
名称 特点
山东
山西
江南
龙门碣石
以北
特点
【迁移巩固】
1、司马迁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的依据是
A. 自然条件 B.气候条件 C.主观臆想 D.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
2、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四大经济区是指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
B、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发展划分而成
C、各经济区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D、山东、山西经济区始终是全国的经济重心所在
3、 汉代经济重心的分布,最主要的特点是
A、长江流域东西延伸 B、沿黄河流域东西延伸
C、沿长城两侧东西延伸 D、沿运河由北向南延伸
4、秦汉时期,我国北方地区以长城为界区的农耕文化区和游牧文化区,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B、民族生活习惯的差异
C、自然条件的差异 D、统治政策的差异
5、下列符合四大经济区特点的是
①山东、山西两区是传统的农业区 ②龙门碣石以北属于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
③江南地区在中国古代一直属于落后的经济区域 ④汉代江南地区的经济开发还相对缓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