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教案10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自读导言 同学们,你们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后,对作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革命斗争中致残以后,又能写出鼓舞了数代人的名著而感佩不已,读了课文《我与地坛》之后,为史铁生身残志坚直面人生并成了有一定名气的作家而拍案赞叹。你们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国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伦凯勒(投影显示作者事迹简介)。 眼睛是心灵的门窗。它既是人们摄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们发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达千般风情;眼神一瞥,会有万种暗示。可是,具有正常视力的人你能想像得到一个永远处于黑夜中的盲人对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吗?读了海伦凯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会有所体味。你将会为自己拥有视力而庆幸,将会懂得热爱生活,将会知道珍惜生命、关爱人生。 (解说: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学生自读前,教师应设计一个有启发性的导入语并运用一定的媒体手段介绍作者,以引发自读的兴趣,然后及时提出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 学习本文,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整体把握全文结构,全面理解课文内容。 2.品味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对待生命的积极态度。 3.深刻领悟文章蕴涵的人生哲理,从中获得有益启迪。 学习的侧重点是体味作者质朴的语言,洋溢的诚挚美好的感情,体悟其中深刻的哲理。 (解说:自读导言之所以这样设计,是为了调动学习已有材料储存,唤起学生自读课文的兴趣。运用媒体展示海沦凯勒的风貌,以企创造氛围,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之中,引发自读课文的主动性。交代自读要求和学习侧重点,让学生自读时有所遵循,起到定向引导作用,提高阅读效率。) 自读程序 1.整体感知课文 要求学生运用速读方法,浏览课文,抓住文章线索,理清文章思路,领略课文大意。课文虽然较长,但线索分明,条理井然。开篇设问总领全文,接下来依次写三天看的内容,最后述说感受。自读时,抓住文章结构特点,理清文脉,就能快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 2.精读理解课文 整体感知领略课文内容仅仅是自读的初始,应当在此基础上运用精读的方法细读课文,方能探其精妙。这一阶段要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例如,假如,看到东西的第一天,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温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变得有价值的人们”。 而这其中首先“长时间凝视”的是她的启蒙老师--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些材料中暗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呢? 3.朗读体味课文 声情并茂的朗读是体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语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这篇文章语言质朴、亲切动人,洋溢着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人类的真诚而崇高的情感。惟有认真地朗读,才能体味这语言的优美、情感的炽热和境界的崇高。 4.品读感悟课文 品读是阅读深入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对作品认真阅读,细心品味,咀嚼赏鉴,吸收营养。就课文而言,应重在感悟其朴实语言中所释放出的对生活、对人生的极大热情和凝聚其中的关于生命的深邃思考。文章作者从其盲人的独特角度,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深切关爱,同时对某些生理功能健全的人漠视人生、消极生活的态度提出了善意规劝。言出肺腑,深含哲理了,启人思考,发人猛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