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教案23
-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本次课设计定位:
1、诗歌本是见仁见智的文学样式,没有也不应该有既定的解读方法,所以,在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空间,实现学生与作者、作品之间的直接对话和情感交流,完成从“出诗”到“入诗”的转化,从而使其领会到诗歌的无限魅力。
2、作为一节品读探究性的公开课,执教者试图以诵读为主,集音乐、画面、相片、朗诵等视听手段为一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性和互动性。培养学生学会欣赏美,陶冶情操,升华品格。
教学
目标 1、体味作者对康桥依依惜别之情;
2、引导学生体味诗中的意象美;
3、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
4、感知《再别康桥》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教学重
点难点 1、 如何调动学生和激发学生诵诗赏诗的兴趣。
2、 通过本诗的学习品味诗的意象美。
教学方法 1、诵读法。 2、欣赏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powerpoint为主体课件,插入flash制作的朗读材料)
课 时 一课时
教学程序 教师指导 学生体验或参与
切
入 播放音乐带领学生置身离别之境,以此引入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1928年7月的一天,徐志摩在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家里逗留了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就在一个晴朗的下午,一个人怀着砰砰直跳的激动心情,悄悄地到康桥来找他的英国朋友的。遗憾的是,因他事先没有联系好,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他。于是,他一个人就在他七八年前曾经生活过的每一块地方、每一个角落,静静地散起步来,那过去的一幕幕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之后不久,他便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让我们一起走进徐志摩、走进康桥……
学生在音乐和老师引入中逐步进入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