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最先与最后》教案1

  • 手机网页: 浏览手机版
  • 资源类别: 人教版 / 初中教案 / 九年级上册教案
  • 文件类型: doc
  • 资源大小: 43 KB
  • 资源评级:
  • 更新时间: 2004/10/22 17:40:00
  • 资源来源: 会员原创
  • 下载情况: 本月:1 总计:149
  • 下载点数: 0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  传统下载

资源简介:

  此资源为用户分享,在本站免费下载,只限于您用于个人教学研究。

最先与最后 鲁迅
(共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2、理解本文一步 步揭示中心论点的写法
3、体会本文深刻的含义:赞美“不耻最后”的精神,强调具有这种精神的人才是中国将来的希望所在。

教学步骤:
1、 提问学生关于鲁迅的一些基本情况。
2、 通过请学生回忆学过的鲁迅杂文来引入新课。(回忆《论雷锋塔的倒掉》、《白莽作<孩儿塔>序》等鲁迅杂文的大体内容,小结:杂文有一种常见的写法,就是以某个话题入手,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逐步展开议论,揭示出文章的主旨。)
3、 请学生阅读文章,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思索本文在写法上是否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一方面对于不理解之处提出置疑。
4、 请学生提出疑问,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本文的大致结构。(写作顺序:赛马——处世金针——不为最先(因果:不耻最后)——以竞技为例说明世人缺乏不耻最后的精神——危害——宣扬不耻最后)
5、 点明本文也属于杂文的通常写法,既由话题引入正题的杂文一般写法。
6、 具体分析文章。
第一小节:
(1)“为”:做、争取
(2)“耻”:以……为耻(文言用法)
(3)最后一句是关键句,过渡句,由话题转入正题。而“不幸”则表明了一种否定,一种批判的态度。
(4)处世金针:指做人的诀窍。
第二小节:
(1)“不敢径取”的原因是“不为福先”,凡事跟在别人后 面求稳当。
(2)“ 日见其卑怯”的原因是一方面不敢,另一方面又心存贪欲,便只好偷偷摸摸,人的精神状态就不正常了。“日”是文言用法,作状语,解释为“一天天地”。这里揭示了害怕“最先”的恶果。
(3)“既是不为最先,自然不敢不耻最后”的理解:敢为“最先”是需要勇气和胆略的,而处于“最后”,即处在劣势或困境之中能否坚持奋斗,则更需要勇气,更需要胆略。既然没有勇气“最先”,当然更害怕在逆境中奋斗,害怕那些所谓的“公论家”嘲骂自己。这句话在结构上承上启下,是过渡句,转入进一步议论“不耻最后”。
(4)作鸟兽散:象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
(5)异口同声: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第三小节:
(1)“这种竞争……又作别论”批判了斤斤计较的民族劣根性,是鲁迅先生的顺手一击。
(2)“偶有……”强调国民缺乏“不耻最后”的奋斗精神,“大概是”讽刺嗤笑“不耻最后”的那些所谓聪明人。
第四小节(这小节比较难,读得细些):
(1)“叛徒”特指反叛社会现实的志士。
 传统下载搜索更多相关资源
  • 说明:“点此下载”为无刷新无重复下载提示方式,下载文件会自动命名;“传统下载”为打开新页面进行下载,有重复下载提示。如果使用“点此下载”有困难,请使用“传统下载”。
  • 提示:非零点资源点击后将会扣点,不确认下载请勿点击。
  • 我要评价有奖报错加入收藏下载帮助

下载说明:

  • 没有确认下载前请不要点击“点此下载”、“传统下载”,点击后将会启动下载程序并扣除相应点数。
  • 如果资源不能正常使用或下载请点击有奖报错,报错证实将补点并奖励!
  • 为确保所下资源能正常使用,请使用[WinRAR v3.8]或以上版本解压本站资源。
  • 站内部分资源并非原创,若无意中侵犯到您的权利,敬请来信联系我们。